朱元璋的語氣,已經沒有方才那麽冷厲,取而代之的是不解和疑問。
畢竟將那麽多的糧食隱匿不報,誰都會以為是為了滿足私欲,但這個楊幼文卻是為了囤積。
而且還為那些糧食,專設了看管和守衛人員,這些開支可都要算到他這個知府頭上。
這些且不說,身負罵名甚至如今身陷囹圄,依舊是在他的逼問之下,才說出真相。
僅這份擔當,就讓朱元璋不解。
“回陛下,臣此舉乃是為了百姓,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
轟——
朝堂上的文武群臣,再次炸鍋。
你個貪官,幾年間貪了百萬石的糧食,存在不知道什麽地方,現在你說是為了大明的社稷?
這話怎麽聽都像是在狡辯,為了活命這個楊幼文還真是什麽瞎話都能編得出來。
不過有膽子讓皇帝去查驗,說不定倉裏真的有糧食,大概是臨時找人借來充數的,為的就是度過這次危機。
朝堂上的不少官員,越想覺得合理,認為這就是真相。
這些人越發的覺得楊幼文這個家夥膽子夠大,心思縝密。
朱元璋聽到楊幼文的回答,心裏說不上是什麽滋味,說他貪汙吧、糧食分毫沒動,說他不是貪汙,但卻私自收取藏匿糧食。
或許這些疑問,隻有他自己能回答:“楊幼文,把話說清楚,給咱家從頭說。”
“是。”
楊幼文定了定神,一邊回憶一邊講述起,如何操作這些事情的過程。
“這些年,我們徐州的收成著實不錯,因此很多的農戶都有了更多的餘糧,這一兩年起,我們在百姓交完稅糧之後,就會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將農民手中多餘糧食收過來。”
“這樣也能減少百姓往來奔波,甚至被糧商訛詐,壓價的事情發生。”
說到這裏楊幼文笑了笑:“陛下,那些糧商在收糧的時候,都會大力壓價,市場上三錢銀子一石的糧食,在秋收的時候,往往要被糧商壓到一錢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