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明第一國師

第70章 當先生了

於嘉坐在窗邊,拿著筆,看著天邊的皓月。

這個時代,識字就是死記硬背。

原主的記憶中,老木匠為了省下買紙的錢,特地給原主製作過一個沙盒,他每天從私塾下學後,老木匠,就讓他用木棍在沙盒裏一遍一遍地寫。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種方法固然有效,可要說兩天時間,讓剛啟蒙的孩子記住三字經,這招就顯得有些乏力了。

早在縣府書房,江平說出這次的難題時,於嘉便想好了對策。

那就是拚音!

先讓孩子們記住拚音,然後,讓他們自己去拚讀三字經,而不是你讀一句他讀一句,那樣,孩子們的印象會比死記硬背深的很多。

剛開始,於嘉還擔心,兩天時間能不能記住拚音,可後來仔細一分析,這招可行。

這個時代的孩童,尤其是家窮上不起私塾的,都特別期待能抱上書本,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自然會百倍的珍惜,會更加用功。

再仔細算一下,時間也夠。

記得小的時候,一年級語文課,拚音應該講三周左右,期間,還會夾雜一些別的課,算來算去,拚音也就十三四個學時。

如果不出什麽差錯,想必一天時間,差不多就能讓那些孩子將拚音全記下來,並且,能正常地拚讀文章。

說幹就幹!

於嘉將幾張紙拚起來,用漿糊粘成一張A1大小的紙,二十六個字母,聲母韻母,音標等都抄了下來,並且,還加了一些畫。

例如,“e”的旁邊畫一隻鵝,“y”就畫一個小樹杈。

月上三竿,滿新雨進入了夢鄉,夕陽裏四個作坊暗了下來,於嘉才放下筆,伸了個懶腰。

他用了三個時辰,畫出了拚音全圖,還抄寫了一遍三字經,一千一百四十五個字,全部注上了音標。

又準備了三貫錢、一把戒尺、十幾個錢袋後,才脫下衣服躺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