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朝那些案

第二十二章 細述隱情

自燕王朱棣成功篡位以來,大明王朝便有南北兩個都城。南京雖還是名義上的首都,各級衙門卻沒有實權,朝政中心早已轉移到北方了。調任南京成了明升暗降的代名詞,官員如在委任狀中聽到這四個字,一般都是哭喪著臉謝恩的。

然而南京的生活卻意外的不錯。遠離政局後,人們變得悠閑從容,有時間停下來研究文學和藝術了。永樂一朝才過去八年,南京城已是錦繡遍地。

沈鑒和鐵牛乘著小舟去往刑部,但見兩岸的人流熙熙攘攘,不知比順天府熱鬧多少倍。

接待他們的官員姓方名同嶽,生著張大餅臉、蒜頭鼻子和比綠豆大不了多少的眼睛。不過麵目雖難看,此人談吐倒也文雅得體。

“沈大人。”方同嶽歎氣道“這是個燙手的山芋,整個刑部除了在下沒人願意碰這案子了。”

“哦?為什麽?”沈鑒問道。

方同嶽道:“實不相瞞,因為太過危險。畢竟要犯人是個喪心病狂的連環殺手,誰知道逼急了能做出什麽事來?”

沈鑒道:“唔……我說話不好聽,不過更離奇、更凶殘的案子刑部也應該見過,為何偏偏對這一樁畏之如虎呢?”

方同嶽道:“你有所不知,這案子表麵上隻死了兩個人,可實際卻遠不是那麽回事。”他伸出左手,把食指彎成勾。“這個數。”

沈鑒驚道:“九人?”

方同嶽點點頭:“除了那兩個商人,還有七名當官的。”

七名官員,且不論品級,絕對是不折不扣的大案了。但沈鑒在順天府卻沒有聽到絲毫風聲,這很奇怪,甚至有些不合常理。

於是他疑惑的問道:“為什麽案卷上沒有記載這些?”

方同嶽道:“因為那七個人都有明確的死因,所以沒法並案。”

“怎麽講?”

“嗯……”方同嶽敲了敲腦門,努力回憶道:“比如南京清吏司的主事王兆吉,接手案子的第三天墜馬摔死,仵作官斷定是飲酒過量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