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一愣,這話十分刺耳,卻隱約有些道理。甚至在短暫的瞬間,他懷疑是不是自己哪裏做錯了。
不過這念頭揮之即散。
沈鑒之流在他眼中不過螻蟻耳,決不會懂那些宏偉的思慮。
於是皇帝寬容的說道:“算了,朕本來也不是找你商量如何治國的。朕另有任務要交給你。”
沈鑒轉過身:“是。”
皇帝沉思片刻道:“鄭和的寶船已經下過三次西洋了,今年朕準備讓他第四次出海,這回你也跟去。”
沈鑒心中不由得暗暗一驚。
要知道,出訪西洋乃是永樂朝最大的盛舉,每次出動大小船隻上百餘艘,帶甲之士萬餘人。用以交換、賞賜的珠寶器物更是堆積如山。
西洋諸國見此,莫不臣服。
有人說朱棣擁有一半蒙古血統,時常表現出對開疆拓土的渴望。出訪西洋不過是把馬變成船,將弓箭換作金銀,目的是讓帝國的版圖拓展到大海彼端。
還有人說,皇帝如此大費周折不過是為了一個人。
當年燕軍氣勢洶洶的闖進南京後,滿朝公卿都被捉住,卻唯獨少了建文帝。有人說他遁入空門,有人說他躲進深山,可更多的證據表明這位皇帝逃到了海外。更糟糕的是,那方從秦始皇手中流傳下來的傳國玉璽還在他手裏。有了玉璽,建文帝隨時可以卷土重來。
人們說他成了朱棣的一塊心病。
朱棣動用兩萬精銳之師,目的就是將侄子朱允炆捉回來。
沈鑒不知哪個才是朱棣的真實意圖,於是問道:“敢問陛下讓微臣調查什麽?”
皇帝似乎能看穿他的心思,笑道:“你以為朕會讓你找朱允炆嗎?沈鑒,你把朕想得太小了。”
他自負的說道:“朱允炆毫不足慮。就算他回來又能怎樣,天下人還有幾個願意奉他當皇帝的?朕的憂慮不在他,而在‘天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