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工人所在的村比我們現在的位置更偏遠,還在大山裏麵,那裏雖然也屬於青州,但山路更為難行。
他們這個村算是青州鎮一個行政村下麵的自然村,那是一個傳統的客家圍村,全村人都姓葉,所以也叫葉圍,村裏有一個獵戶,叫葉阿昌,如果算起來輩分來,葉阿昌和那工人在祖父輩上還是堂兄弟。
葉阿昌這一支世代都是打獵的,到了他這一輩兒,打獵的手藝是全都學會了,但人品就很差,人厭鬼憎,說穿了,就是村裏的二流子。
這葉阿昌從小在山裏長大,對山裏的彎彎繞繞清楚地很,他這一支打獵是祖傳的,擅長的是下套,傳到葉阿昌這一代,最厲害的是上山隻帶繩索和小刀,其他需要的工具就地取材,至於隨身的砍刀和火槍,那是開路和防身用的。
說起下套,這裏麵學問大了,怎麽尋蹤覓跡,怎麽旁生草木,處處都有說法。
比如說捕蛇,其他獵人都是找蛇窩,再出手拿住,可葉阿昌捕蛇,就是用套捕,這其中,還分“死拿”還是“生捉”。
如果要死拿,先是在山裏細察草木,正是“蛇有蛇行,鼠有鼠道”,蛇爬過的地方還會有蛇經過。葉阿昌找到蛇道,便會將刀片倒插在蛇道中間,隻漏出分毫。蛇的的視覺完全退化,捕食全憑感受溫度和觸覺,所以那插在路中間的刀片,它根本看不見;而蛇的習性又是遊走,遊走時肌肉緊繃,有蛇經過蛇道,刀片順勢便從蛇腹劃過,等到整條蛇遊過刀片,便是從頭到尾開膛破肚,等到蛇有了反應,已經變成一片兒了。
如果要生捉,那就有些玄乎了,葉阿昌家裏祖傳有一套迷蛇陣,據說他隻要在蛇道邊上擺上七顆石子,那蛇進了蛇道便再也出不去了,隻能在迷蛇陣裏遊走,直到葉阿昌過來,生擒活捉。
我聽得入迷,便問葉阿昌家裏的迷蛇陣到底是什麽樣的,那工人說他也不清楚,隻是很早前聽喝多了的葉阿昌自己說出來的,那時他們幾個同姓還在嘲笑葉阿昌吹牛,可他也不辯解,一副愛信不信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