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真希望孩子不生病

分清孩子發熱的類型,精準應對

首先,我們知道,一般臨**常測的是腋溫,當腋溫≥37.5 ℃,孩子就發熱了。在臨**按照體溫高低將發熱分為4類。以腋溫為準,37.5~38.0 ℃為低熱,38.1~38.9 ℃為中度發熱,39.0~40.9 ℃為高熱,≥41.0 ℃為超高熱。

按發熱時間的長短又可將發熱分為4類。

短期發熱:發熱時間<2周,多伴局部症狀和體征。

長期發熱:發熱時間≥2周,有的可無明顯伴隨症狀、體征,需實驗室檢查幫助診斷。

原因不明的發熱:發熱持續2周以上,體溫37.5 ℃以上,經查體、常規實驗室檢查不能確診者。

慢性低熱:低熱持續1個月以上。

當然還有發熱的原因和發熱熱型,在這裏我就不做介紹了,這個需要專業的醫生或者需要借助實驗室檢查來判斷。發熱體溫高低和時間長短,則是我們家長需要關注的問題。

當孩子發熱以後,若是處在低熱體溫範圍值,且精神良好,無流鼻涕、打噴嚏、咳嗽、食欲下降等其他症狀表現,可在家觀察一天,增加飲水頻次及飲水量,保持通風,不要為孩子捂汗退熱。

若孩子發熱體溫在中度發熱的時候,可以根據孩子的表現簡單判斷,比如孩子有打噴嚏、流鼻涕等症狀,可能是感冒了,應予以退熱藥,觀察孩子體溫、症狀變化。2月齡以上兒童體溫≥38.2 ℃伴明顯不適時,可采用的退熱劑為對乙酰氨基酚。6月齡以上可采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如果用藥以後孩子症狀改善,可以暫不就醫,保持一定的飲水量和適宜的環境溫度。如果應用退熱藥以後,孩子的症狀沒有減輕,出現咳嗽、嘔吐、精神較差、高燒等症狀時需要及時就診。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如發熱伴頸強直、前囟膨隆、意識水平下降、抽搐,甚至驚厥持續狀態;發熱伴呼吸急促、鼻翼扇動;發熱伴肢體或關節腫脹、患肢不願活動、不能負重;發熱超過5天,且合並雙側非滲出性結膜充血、口唇皸裂、楊梅舌、口腔咽部黏膜充血、指(趾)端紅腫、皮疹等。這些情況提示孩子可能是其他的疾病,家長朋友不要在家自行用藥,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