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三國:我能趨吉避凶

第101章 萬有引力定律

隨著時間的推移,歲月的車輪無情地碾過,蔡邕、劉洪等一眾老臣已年邁力衰。

他們的眼神中雖仍閃爍著對國家的熱愛與執著,但身體卻已不堪重負,難以繼續承擔起工業革命中那繁重而艱巨的工作。

於是,他們選擇了請辭,將這份沉甸甸的責任交給了後來者,也為自己作為華朝開國功臣的人生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張循借此機會對內閣、各部以及各州的人事進行了全麵而細致的調整。

隨著華朝的疆域不斷擴張,管理事務也日益增多。張循本人又勤於科學研究,對日漸繁重的政務工作有些厭煩,能推則推,大都推給了內閣處理。

因此,內閣需要處理的政務也越來越多,對官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賈詡、陳宮、趙雲、程昱等一眾重臣,為了更好地協助皇帝處理內閣政務,紛紛卸掉了各部部長的兼職,全身心投入到內閣的工作中。

與此同時,張循還對軍區的職務進行了對調。他深知,長期擔任主將容易形成私軍,對國家的穩定不利。因此,他果斷地將一些軍區的主將進行了調換,以打破這種潛在的威脅。這一舉措不僅增強了軍隊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也為國家的長治久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調整後的重要職位主官名單如下:內閣首輔賈詡,次輔陳宮。其他內閣大臣分別為:趙雲、程昱、黃忠、戲誌才、荀彧。七名內閣大臣共同為國家的繁榮與發展貢獻力量,遇重大事情采用民主集中投票製,而皇帝張循具有最終的一票否決權。

為了讓自己顯得清閑一些,也為了鍛煉內閣,一般的政令張循都不會幹涉。但如果遇到明顯違背曆史規律的內閣決策,張循就會推翻,讓他們重新製定。

其他各部各州的主官職位分別是:

吏部荀攸、戶部陳群、禮部諸葛玄、兵部黃忠、刑部鍾繇、工部韓暨、農部司馬徽、商部陳紹、監察部徐庶、洛陽軍區張遼、北方軍區樂進、東部軍區張饒、南方軍區文醜、西部軍區呂布、朔州軍區高順、海軍周瑜、禁衛軍高寧、錦衣衛典韋、司隸州戲誌才、並州沮授、幽州田豫、冀州審配、青州毛玠、徐州顧雍、兗州簡雍、豫州法正、揚州張昭、交州張魯、荊州諸葛瑾、益州蒯良、涼州閻柔、朔州達奚涿、雪州公孫度、西域都護府總督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