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燒當羌外,西域都護府駐地所在的它乾城之鄰延城,乃是龜茲國繁華的國都。
這座曆史悠久的古城,在西域的風沙中屹立不倒,猶如一位飽經風霜的老者,默默見證了無數朝代的興衰更迭。
然而,時至今日,這座古城卻麵臨著前所未有的變局,仿佛一場巨大的風暴即將來臨。
龜茲國,這個地處西域腹地的小國,雖然擁有著悠久的曆史和燦爛的文化,但在華朝日益崛起的背景下,它的未來卻仿佛被一層厚厚的迷霧所籠罩,充滿了不確定性。
龜茲國的文化瑰寶、曆史遺跡,都在這片土地上熠熠生輝,但國家的未來卻令人擔憂。
盡管華朝兩任西域總督張遼、張揚都展現出了難得的平和與克製,對這個弱小的附屬國采取了寬容的政策,沒有采取任何過激的行動,但龜茲國國王蘇利伽的心中卻始終難以平靜。
他深知,平靜的表麵下往往隱藏著巨大的波濤。
他時刻注意著,自己的國都旁邊駐紮著華朝的上萬大軍,而自己全國的總兵力卻僅僅隻有兩三千人。
這樣的實力對比,讓蘇利伽不得不時時擔心自己的國家會被華朝吞並。他夜不能寐,食不知味,每天都在憂慮中度過,不知前路在何方。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華朝越發強大,絲綢之路也越發繁榮。龜茲國作為東西方貿易的重要節點,商賈雲集,財富滾滾而來。龜茲國的市場上,來自各地的商品琳琅滿目,金銀珠寶、香料綢緞,應有盡有。
龜茲國的百姓們紛紛投身於商業活動,忙著與來自華朝、波斯、天竺等地的商人進行交易,賺取豐厚的利潤。他們不再滿足於傳統的農業生產,而是投身於這個充滿機遇的商業世界。
然而,這種繁榮的背後卻隱藏著巨大的危機。隨著商業活動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放棄了農業生產和軍事訓練,導致龜茲國的糧食產量急劇下降,軍隊戰鬥力也大打折扣。國家的糧食儲備逐漸減少,軍隊的士氣也日漸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