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莎車,設立莎車郡,並將地方吏治與城防事宜妥善交接給緊隨而至的朝廷命官,確保一切井然有序後,南路大軍如同出鞘的利劍,兵分三路,各自踏上了新的征途。
呂布率領著一支精銳無比的部隊,直指疏勒(今喀什),張飛帶領兵馬向著蔥嶺進發,孫策則揮師無雷。
疏勒,這個位於喀什葛爾河畔的古老國度,不僅是南北絲綢之路西域出境點的交匯之地,更是連接東西方文明的重要樞紐。
經過塔裏木盆地南北兩端的絲綢之路在這裏交匯,然後再分叉,北線穿越大宛、大月氏、康居,直至中亞、西亞、歐洲、非洲;南線則翻越蔥嶺,經過無雷、大月氏,通往南亞的天竺諸國。其戰略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
麵對如此關鍵的節點,華朝自然不能等閑視之。而疏勒國王,雖然心中明白這一點,卻仍試圖與華朝討價還價,保留自己的王位。
然而,當呂布的大軍如烏雲壓境,僅僅兩發炮彈便在城牆上炸出了兩個觸目驚心的大坑時,所有的幻想都化為了泡影。麵對華朝大軍那不可一世的威勢和前所未見的先進武器,疏勒國王深知抵抗隻會帶來無謂的犧牲,甚至可能連自己的性命都難以保全。
於是,他最後還是選擇了最明智的道路——開城投降,歸順華朝。
就這樣,疏勒國在沒有造成雙方任何傷亡的情況下被順利平定,華朝在此設立了疏勒郡。不過,因為疏勒國王的一念之差,沒能及時開城投降,疏勒郡的郡長之位就與他無關了。
相較於疏勒的順利平定,蔥嶺與無雷的征途則充滿了未知與挑戰。這兩國地處帕米爾高原,地勢險峻複雜,易守難攻。更為棘手的是,這兩國的國君頗具軍事才能,他們領悟了遊擊戰術的精髓,不與華軍正麵交鋒,而是選擇放棄國都,遁入茫茫山林之中,利用地形優勢與華軍展開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