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三國:我能趨吉避凶

第127章 用老弱婦孺當盾牌的瘋子

數萬大軍修整了一個冬天後,太平廿二年(215年)三月,南北兩路大軍繼續西征。

春日的陽光灑滿了廣袤的西域大地,為這片古老的土地帶來了生機與希望。南路的呂布、張飛、孫策三人率軍離開於寘,一路西行,他們的身影在夕陽下拉長,如同一道不可阻擋的鐵流,誓要將和平與繁榮的種子播撒在這片遙遠的土地上。

飄沙、烏耗、德若、蒲犁等小國,麵對這支威名赫赫的華朝大軍,紛紛選擇了望風而降。他們深知,與華朝為敵,無異於以卵擊石,自取其辱。

因此,當華軍的旗幟出現在他們麵前時,這些國家的君主便明智地選擇了投降,以換取國家的安寧與百姓的平安,還能繼續在華朝的統治下當官從政。

然而,當大軍來到莎車國都城下時,卻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

莎車國王庫爾班汗,這位年近六十的老者,卻並沒有像其他國家的君主那樣選擇開城投降。相反,他將城內數萬軍民、老弱婦孺全部趕上了城牆,準備以這種極端的方式,來對抗華朝大軍的西征。

莎車國在東漢初年曾在周邊稱霸過一段時間,巔峰時期不比烏孫國差。因此,庫爾班汗一直懷揣著恢複祖上榮光的夢想,近些年頻繁與周邊國家開戰,企圖通過武力來重振莎車國的雄風。

然而,窮兵黷武的政策不僅沒能讓他實現夢想,反而讓莎車國的實力越打越弱,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境地。

麵對兵臨城下的華軍統帥呂布,庫爾班汗的心理已經扭曲。他站在城牆上,望著遠處的呂布,眼中閃爍著瘋狂與決絕。

他高聲喊道:“呂布,你看清楚,這城牆上站著的,不僅有我莎車國的士兵,還有老人、婦女、孩童。你們華朝不是自詡為天下太平的開創者、守護者,標榜自己仁義嗎?但今日,我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玉石俱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