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三國:我能趨吉避凶

第140章 兵臨百乘王朝首都

當文醜率領南方軍區以雷霆萬鈞之勢擊敗毗濕拔摩那三十萬大軍,將西薩特拉普王朝的版圖徹底納入華朝統治時,另一場風暴也正在悄然醞釀。

東部軍區司令張饒正引領著兩萬精銳之師,穿越崇山峻嶺,跨過湍急的河流,最終來到了百乘王朝的首都——吠離陀城下。

吠離陀,這座古老而莊嚴的城市,坐落在百乘王朝中北部高地的一塊盆地中,四周被蔥鬱的森林和蜿蜒的河流環繞,仿佛是自然之神特意為百乘王朝打造的避風港。

然而,此刻的它卻籠罩在一片緊張與不安之中。百乘王朝在接連失去海邊各大城市後,並未選擇與華軍硬碰硬,而是采取了更為明智的策略:收縮防線,集中力量。

他們迅速收攏了殘存的主力部隊,並從奴隸、貧民中廣泛征召仆從軍,最終在吠離陀聚集了四十萬大軍,準備在此與華軍進行最後的決戰。

太平廿六年(219年)六月十四日,清晨的陽光透過薄霧,灑在吠離陀的城牆上,給這座即將迎來戰火洗禮的城市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外衣。

華朝東部軍區的兩萬大軍,在晨曦中緩緩抵達了城下,排列得整整齊齊,戰旗獵獵,士氣高昂。

司令張饒身穿鐵甲,手持長劍,立於陣前,他的目光穿過層層士兵,落在了那座巍峨的城牆上,心中既有期待也有憂慮。二十倍的人數差距,對於任何一位將領來說,都是巨大的壓力。

即使張饒對自己的武器很有信心,但也沒把握自己手下士兵不受一點兒傷。如果能夠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不讓寶貴的華朝將士受一點兒傷亡,無疑是最為理想的選擇。

於是,按照華軍打仗的慣例,張饒策馬向前,來到了城牆之下,通過擴音喇叭向城上喊話:

“婆多羅尼國王,我乃華朝東部軍區司令張饒!今日我率大軍至此,並非為了戰爭而來,而是為了帶來和平與繁榮。華朝自統一國內以來,國力日益昌盛,百姓安居樂業,我們渴望將這份和平與繁榮播撒到更廣闊的土地上,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