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多羅尼不投降,那華軍也隻有進攻了。
隨著司令張饒那沉穩而堅定的聲音在空曠的戰場上響起,仿佛一股無形的力量瞬間激活了東部軍區的炮兵部隊。他的命令簡短有力,卻蘊含著無盡的威嚴與決心。
早已蓄勢待發的炮兵們迅速行動起來,一門門大炮在他們的操縱下吐出了憤怒的火焰,向那遙遠而又清晰可見的吠離陀城展開了猛烈的炮擊。
天竺,這片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雖然孕育了悠久的曆史與文化,但在軍事力量上確實顯得非常孱弱,曆史上被來自中亞的外敵不斷羞辱。
相較於現代化的華軍而言,天竺人的戰鬥力就顯得更加形見絀了。在之前沿海城市的戰鬥中,華軍憑借著先進的武器裝備和嚴明的紀律,幾乎是以壓倒性的優勢取得了勝利,而彈藥的消耗也因此控製在了極低的水平。
因此,如今東部軍區隨軍後勤部的炮彈儲備是相當富裕的,足以支撐華軍進行飽和式炮擊。
對於東部軍區而言,這不僅僅是一場普通的戰役,而是決定華軍是否能徹底征服百乘王朝的關鍵一戰。隻要能夠攻克首都吠離陀,那麽整個百乘王朝都將臣服於華軍的腳下,南亞大陸中部區域的廣闊土地也將成為華軍的囊中之物。
加上沒有炮彈數量的擔憂,張饒在製定作戰計劃時,就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最為直接且有效的手段——飽和炮擊。他要用這種方式,向吠離陀城內的所有人展示華軍的強大實力,讓他們在轟隆隆的炮聲中感受到絕望和恐懼。
於是,東部軍區的炮兵部隊就開始有條不紊地裝填、瞄準、發射,一門門大炮在連續不斷的轟鳴聲中,將一枚枚炮彈準確地送向了吠離陀城。那些炮彈,就像密集的雨點一樣,無情地砸在了城門、城牆、城樓以及城內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