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帕提亞帝國的沿海地區逐漸淪陷於華朝軍隊的鐵蹄之下時,華朝北方軍區司令張郃在成功追殺處死了堅昆國王,並將堅昆各地的城防與吏治妥善交接給隨後而至的華朝官員及城防軍後,率領著北方軍區那三萬雄師,踏上了沿西薩彥嶺北部蜿蜒西進的征途。
他們穿越崇山峻嶺,首站抵達了斯基泰族人的地盤。
斯基泰族,一支在中亞北部廣袤無垠的大地上遊牧而生的白人部族,其疆域大致覆蓋了中亞北部和後世俄羅斯南部的遼闊平原。
他們屬於中西亞遊牧民族血統,其獨特的民族文化與風貌,與遠在東部的中華文明體係還是有鮮明區別的。
正是這份種族與文化差異,使得斯基泰族與中華文明體係下的康居、伊列兩國之間,長期存在著難以調和的矛盾與衝突。康居與伊列,作為大中華文明邊緣的國家,深受華夏文化的熏陶與影響,其社會製度、風俗習慣乃至價值觀念,都與斯基泰族大相徑庭。
因此,長期以來,斯基泰族與康居、伊列兩國之間的戰爭,便如同冬日裏連綿不絕的暴風雪,頻繁而激烈。他們為了爭奪生存空間、資源以及文化的傳承,展開了無數次的交鋒與較量。這些戰爭,不僅見證了不同文明之間的碰撞,也深刻地揭露了不同種族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自己人當然是要聯合起來一起打外人的,於是,在張郃率領大軍尚未踏入斯基泰族領地之前,他便派遣了精幹的信使,騎著快馬如同離弦之箭般疾馳向伊列國,要求伊列國出兵共同對斯基泰族發起進攻。
他向伊列國王迪拉爾木承諾,一旦斯基泰族被成功征服,將按照華朝皇帝的旨意,把這片新得的土地正式列為幾個縣,並歸入伊列郡的管轄之下。
伊列國王迪拉爾木感受到了天下大勢的巨變,他知道華朝統一天下的意誌和實力都不可違抗,唯有順應潮流方能保全自己與家族的性命、前途。因此,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迪拉爾木國王在張郃率領的華軍到來之前,就已經與華朝取得了聯係,表達了他主動投降歸附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