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覆滅了康居國之後,張郃統帥的華朝北方軍區精銳之師繼續向西方推進,其鋒芒直指裏海之濱的大益國。
實際上,大益國是由帕尼、鮮提、畢蘇裏三大部落聯盟融合而成的獨特國度,東部與已覆滅的康居國及驩潛國接壤,南部則與大月氏、帕提亞等毗鄰,形成了一個錯綜複雜的地緣政治格局。
大月氏覆滅後,其附屬國驩潛國迅速而明智地選擇了向華朝歸順,並入了華朝的版圖。這不僅使得華朝的疆域大幅擴展,與大益國之間也形成了漫長且緊密相連的邊界,更讓兩國人民的生活軌跡開始交織。
大月氏與驩潛的百姓,在華朝的治理下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與安定,他們的生活品質得到了顯著提升,社會風貌煥然一新。這一點,與華朝已經有大量邊境線毗鄰的大益國老百姓是看在眼裏的。
如今,南方的帕提亞帝國正陷入華朝多路大軍的重重包圍之中,陰雲密布,亡國似乎隻是遲早的問題。而東方的康居國,在首都昆漠的對峙中,康居國王烏婆篤不幸遇難於炮火之中,其麾下的五十萬大軍投降,標誌著康居國的徹底覆滅。
麵對這一係列令人驚懼的變故,大益國帕尼、鮮提、畢蘇裏三大部落在深思熟慮與緊急磋商後,做出了一個明智且果斷的決定:效仿驩潛,主動向華朝歸附。
他們深知,在華朝的強大實力與仁政之下,投降不僅意味著避免了一場無謂的流血衝突,更是為部落的未來開辟了一條通往和平與發展的新道路。
於是,當張郃統率的華朝大軍踏入大益國東部鮮提部落王庭腹地時,大益國的國王攜同三大部落的主要領袖,以一種近乎儀式般的莊重,親自來到張郃馬前,宣布舉國上下無條件投降。
這一幕無疑是對“不戰而屈人之兵”這一兵法至高境界的生動詮釋,讓在場的每一位華朝將士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與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