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張郃依循著皇帝張循係統外掛所推演出的信息,在裏海以北的草原上帶領著北方軍區的部隊,追蹤拔都爾所統率的奄蔡騎兵主力之時,在遙遠的裏海南岸,帕提亞帝國已經率先領略到了華朝鐵騎那如風暴般席卷而來的無盡威勢。
華朝的幾路大軍猶如下山的猛虎,以雷霆萬鈞之勢,對帕提亞帝國發起了全麵而猛烈的進攻。每一支軍隊都如同鋒利的劍刃,切割著敵人的防線,所到之處,敵寇望風而逃,無不震顫於華朝的強大攻擊力之下。
華朝西部軍區的數萬大軍,與阿爾達希爾麾下那融合了自有精銳與歸降之士共計十萬之眾的大軍,從四個方向推進,不斷攻城略地。
唯獨印度洋艦隊所屬的海軍陸戰隊未曾深入內陸腹地,而是堅守著海岸線縱深100公裏左右的地域。
四路大軍如同秋風掃落葉般,勢如破竹,於短短三個月的征程中,將帕提亞帝國東部與南部的廣袤領土盡數納入華朝的版圖之中,其速度之快,戰果之豐,令人歎為觀止。
盡管還有些許城鎮暫時幸免於戰火,但這並非因為它們擁有堅不可摧的防禦,而是因其地理位置偏遠,偏離了華朝大軍的主攻線路,加之對整體戰局影響甚微,故而未被立即占領接管。
盡管帕提亞帝國坐擁後世所稱的伊朗高原,地勢險峻,自然環境對行軍作戰構成了極大的挑戰。然而,麵對華朝那超越時代的武器裝備與精妙絕倫的戰術策略,帕提亞的守軍仿佛置身於一場不對稱的戰爭之中,他們的抵抗顯得如此無力,根本無法組織起任何有效的攔截行動。
於是,從東到南,帕提亞帝國的每一座重要城鎮、每一處戰略關隘,逐一淪為了華朝的囊中之物,見證了華朝軍事力量的輝煌與帕提亞帝國的無奈落幕。
太平卅一年(224年)七月初,驕陽似火,阿爾達希爾統率的十萬鐵騎,在曆經無數場鏖戰之後,終於將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那肥沃而遼闊的土地盡數收入囊中。他們的腳步並未因此停歇,而是繼續向前,勇猛地踏入了紮格羅斯山脈那崇山峻嶺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