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陳懷楚照常上班。
還是和往常一樣,在實驗室裏運行裝置,獲取實驗數據,收集實驗數據,而後分析、討論,針對某些細節進行微調,準備下一次的開機實驗。
枯燥且乏味。
但陳懷楚已經習慣了,或者說他早就做好了相應的心理準備,因此倒也並不覺得無聊,反而還樂在其中。畢竟每次隨著開機,都能看到自己的方案在一點點得到驗證,數據也一點點得到正向的反饋,這對每一個科研人員而言,都是好事。
研究不怕枯燥,更不怕失敗,怕的是看不到希望,更怕路走錯了。沒有希望就很難堅持,而路若是走錯了,走的越遠越難以掉頭。
可要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每次都能得到收獲,哪怕隻是微不足道的一點,也足以讓成就感填補內心的空虛。
“周研究員,這裏有個數據你看下,我覺得可以在下次開機中略微調整,數值就按照這個……第102頁這一段數據靠攏,先運行一下看一看反饋。”等離子所的一間辦公室裏,陳懷楚拿著一遝資料,和一位研究員說著話。
“可以嚐試。”對方翻看了幾眼,隨後點點頭:“我馬上吩咐下去,等會開機的時候,就按照這個參數進行調整。”
“好,麻煩你了。”陳懷楚客氣道。
“麻煩啥。”這位研究員笑了笑,道:“且不說這都是我們應該的,就說這段時間陳研究員拿出來的數據都很準確,接連出了不少成果,可謂是咱們所裏的研究支柱,我必須得該按照你的要求來辦啊!”
陳懷楚說道:“哪有什麽支柱,都是大家合力的成果。”
“謙虛,太謙虛!”周姓研究員哈哈一笑。
隨後,兩人又針對數據聊了幾句,便一起來到實驗室裏,準備在接下來的實驗中針對性的測試。
一上午接連測試了七八次,很快就到了中午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