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逐日而生

第36章 異想天開的想法

離開劉建為院士的辦公室,陳懷楚回到自己的電腦前,直到這個時候,他仍舊還是沉浸在巨大的驚喜當中,可在驚喜之餘,也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責任。

他所拿到的傑青,是許多老一輩科研工作者對他的寄托,是許多置身黑暗中的人對光明的向往,是想更快的看到可控核聚變能夠有突破性的進展,是不希望自己一輩子辛苦付出的領域,看不到任何的結果。

而這些寄托,全都壓在了他的身上。

這讓陳懷楚感受到了沉重,卻也更加燃起了他的鬥誌。

路雖難,行則將至。

陳懷楚想到這句話,他在辦公桌前,將這句話寫下,貼在自己的電腦前,暗暗鼓勵自己。

……

年底,可控核聚變的研究依舊還處於進展緩慢的階段,好在中科大自主研發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發布,據說這種量子計算機基於76個光子,處理速度比目前最快的炒雞計算機快了一百萬億倍,若是能得到九章量子計算機的幫助,興許還能給可控核聚變的研究帶來新突破。

等離子所已經去協調申請,劉建為院士年底的這段時間,一直都在跑這個事情。

不過所裏眾多研究員都不太好看。

經過這麽長時間的優化,他們也都看出來了,目前所用的方案已經走到了極限,即便有量子計算機的幫助,也無法帶來質的突破,頂多隻是為他們的研究節省點時間,其作用無非就是將一年的研究進展縮短至一個月。哪怕沒有量子計算機,他們也能靠著大量的實驗數據一點點推進。

而他們更想要的方向問題,量子計算機卻難以做到。

這不是他們不願意找到方向,實在是目前找不到方向——整個可控核聚變的研究,都是在基於經驗的基礎上,可他們已經走到了最前方,沒有任何經驗給予他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