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逐日而生

第37章 將意誌傳承下去

聽完陳懷楚的話,劉建為搖了搖頭:“想法確實很不錯,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這需要花費多少錢?當初我們建造EAST時就花費了兩億,這還隻是一個全導托卡馬克核聚變裝置,而如你所說的建造一個更大、更新,需要兼容最尖端技術的可控聚變實驗反應堆,所需要的將會是一筆更為恐怖的天文數字……你應該知道,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建造之初的預算是五十億歐元,然而自從該項目啟動以來,開機時間多次推遲,預算也在不斷增加,我們估計最終可能會超過兩百億甚至是兩百五十億歐元!”

“固然在咱們國家,建造反應堆的成本可以下降很多,但那也是一筆我們無所無法想象的資金,如此大的項目,隻是為了一個無法確定的未來,這不可能批下來,甚至連立項都很困難!”

聽到這話,陳懷楚沉默了。

他知道劉建為說的是對的。因為現在他們並沒有完整的方案和突破性技術,就連可控核聚變具體真正實施、可控核聚變是否能真的做到,還是個未知數。

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花費數百億甚至是上千億去建造反應堆,幾乎等同於賭博。

誠然。

在科學技術發展的道路上,很多嚐試以現在的角度回望過去,那些研究尖端技術的科學家們,在當時進行的賭博很多都成功了,收獲了巨大的成果,但還有很多也失敗了。

國內自從財政富裕起來後,對科學技術研究的投入力度也很大,重點扶持了很多未來領域,為此投入了重金。

但這和可控核聚變是不一樣的。

其他相關領域的投入,即便最終沒有成果,起碼在投入的過程中也研發了很多新技術,使得國內的技術更新迭代,產業加速升級,完善了製造業,可控核聚變呢?

連最終能否實現都不確定,連一個可行性的方案都拿不出,甚至就連最基本的理論都無法完善,在這樣的情況下讓國家花費數百億上千億的資金進行豪賭,無論是誰,都很難下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