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悄然間進入2019年,這一年陳懷楚依舊在帶領著手下的研究生對可控核聚變進行著研究。
因為帶學生的緣故,他不能光埋頭推演自己的方案,還需要給學生找方向,為他們敲定課題,並且還需要帶著他們參與項目。
為此,陳懷楚在研究之餘,也寫了幾篇可控核聚變相關的理論論文,都發表在了《核聚變與等離子體物理》這樣核心期刊上,其中有一篇還進入到了《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雜誌,在物理學界引起了一些反響。
這也是陳懷楚第一次在整個學界的露麵,除了國內相關領域的專家外,他的名字,也被國外諸多核物理學界的專家所知曉。
許多物理學界的高峰論壇或者核聚變相關論壇都開始邀請他參會或者進行匯報,陳懷楚帶著學生參與了一些規格比較高的論壇,至於一些比較亂的則是推脫掉了。
現在這個時期,有很多所謂的交流和高峰論壇,並不是純粹性的學術交流,相當一部分都比較雜亂,裏麵進去了很多亂七八糟的人,陳懷楚不願意和這些人牽扯。
他現在就想單純的做研究,將自己的新方案拿出來,最起碼也要拿出一個大致的雛形,這樣才能在後續的反應堆建造時,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否則,沒有理論和數據支撐,隻單純靠嘴,說服力實在不大。
這天,陳懷楚正在做研究,卻見著兩位學生走了進來。
“導師,我們這段時間想了一個課題,也拿出了一個初步的想法,您看看合適嗎?”他們將文件拿出來,畢恭畢敬的說道。
“先坐,我仔細看看。”陳懷楚示意他們坐下,隨即便翻看著資料。
兩個學生端端正正的坐在椅子上,後背挺的筆直。
陳懷楚看了一眼,笑著說道:“別那麽緊張,你們自己倒水。”
兩個學生都說著不渴,隻是坐在位置上,眼巴巴的看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