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秀麗山鄉

第47章 考察藥園

大年初二,金美淑和她的丈夫譚寶林帶著孩子小寶上門拜年。自從上次陳秀麗替老譚太太去派出所,她和譚家正式走動起來。譚家是外來戶,他們本沒有實際的親屬關係,金美淑比陳秀麗小兩個月,就認了陳秀麗當姐姐,平日裏做了好吃好喝少不得送來一份,陳秀麗家裏的活兒,譚寶林也沒少幫忙。

“年後還出去打工嗎?”陳秀麗問譚寶林。

“還是得去。”譚寶林露出幾分無奈,“家裏沒別的營生,孩子一天天大了,也不能年吃年用,手裏總得攢點。”

“如果不想離家,就得幹點特產養殖或種植。”陳秀麗給他建議,“養殖成本高,種植能少一些,考慮種點香菇呢?”

譚寶林先前也做了些功課,“香菇這兩年還挺掙錢,不過一次也要投入差不多兩萬,我聽說也有種失敗的,出不來菇,我就有點害怕,家裏現在還欠著外債呢。”

陳秀麗在培訓班學過怎麽種香菇,不過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她能提供技術支持,卻不敢打包票。最後她建議譚寶林種點椴樹木耳。

譚寶林是個大喇叭,從陳秀麗家回去,不到半日,有好幾個人上門問陳秀麗關於椴樹木耳種植的問題。陳秀麗趁著去劉書記家拜年的功夫,把這事和他提了,書記讓她準備準備,過了初七在村部給大夥兒係統講講椴樹木耳的種植。

從書記家出來剛好路過周家,周博文給的1000塊錢一直揣在陳秀麗的兜裏,既然都走到這裏,她把心一橫,擇日不如撞日。

周家的院子還和往日一樣幹淨整潔,不知什麽時候加蓋的門鬥裏,兩盆君子蘭開得正豔,最裏麵擺著一把躺椅,上麵放著墊子和一張毛毯,躺椅旁邊還有一方小小的書架,上麵橫七豎八塞著不少書,看樣子是時常有人在此處曬太陽,看書。

陳秀麗嘴角牽出一抹冷笑,無需進入家門,隻在門口一瞥就能看出周家迥異於普通莊稼人的故作清高,可惜,心是黑的,再有文化也讓人不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