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數語,陳秀麗明白了陳曉明的難處,同時也知道自己先前想種藥材的想法是多麽天真。
人不能既要又要,現階段憑著她自己不可能既種好藥材,又支撐著收藥材的營生,一邊是相對陌生需要至少投入三五年精力的藥材園,一邊是已經做熟了比較穩定的藥材收購,陳秀麗果斷選擇了後者。
陳秀麗向陳曉明表示,今年的藥材她可以收購一部分,不過價格按照行市走,可能不會太高。
陳曉明高興地連連點頭,他不會傻到把藥材全賣出去,不過是為了維持現狀,苟活苟活,沒辦法,苟著苟著,興許就苟出了一番天地。
“我來時看到了棚裏的山野菜,他們銷路好嗎?”陳秀麗好奇。
“好哇,都是送禮的,打好包裝,裏麵就裝2斤多點,賣66,比排骨貴多了。”陳曉明有些羨慕。
陳秀麗費解,“那光靠送禮也賣不出量吧?我剛路過的棚子少說也要七八十個,真的靠禮品都能賣出去?”
“可能也不光是送禮吧,過年走親戚,喜歡嚐鮮的,買上幾斤的也不在少數,我今年上老丈人家就買了5斤刺龍芽,比送別的好看。”
陳曉明沒細想過種植山野菜的銷量問題,他一心撲在藥園上,“那些棚子有一半是今年新建的,掙錢的事誰都眼紅,我這是藥園沒法脫手,要不我都想搞兩個。”
陳秀麗不太認同,她擔心這些棚子裏的山野菜今年銷路要出問題,山野菜好吃,營養價值高,可惜普及度不夠,隻有在產地大家才知道,她曾經去申南市問過,大多數人連聽都沒聽過。
普及度低的產品,銷量很難起來,現在桓清縣的農民一窩蜂地種植山野菜,前景可想而知。
陳秀麗在桓清縣一共呆了三天,臨走時,陳曉明交給陳秀麗3000塊錢,托她在當地買林蛙油,陳曉明有個妹妹,身體不好,想試試用林蛙油補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