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哐哐哐哐!”
秦營海洋島軍工坊,幾人高的大水車推動著連接的鐵錘,不知疲倦地砸擊在鐵砧板上。
冒著青煙、赤紅的折疊鐵塊,被敲得火星直冒,成片炭化的鐵屑從鐵塊上被砸擊脫落。
就算是最原始的水力鍛錘,也是正兒八經的工業化!
秦逸對此無比癡迷!
“呲!”
在老徐特製配方的淬火油裏,極速降溫的甲片,被夾了出來。
秦逸拿著還稍顯燙、黑不溜秋的鐵甲片使勁往地上一扔。
“崩!”
清脆的響聲,蹦起來過膝蓋,隻是韃子最簡單的測試方法。
給韃子修複過白甲(不上漆擦亮後金屬原色),阿哈丹就是這樣檢驗的。
秦逸也不懂大明的測試方法,既然把甲胄當命的韃子都說行,那就沒毛病。
“千總!甲片打好還得鑽孔磨邊,然後穿上皮索編織成甲……”
錘房裏噪音太大,老徐都要扯著嗓子喊,秦逸才能聽清楚。
“做好多少了?”
“千總恕罪,還差三套,再有半月俺擔保完工交貨”。
“不錯!不錯!”
秦逸很是高興,相比內鑲甲片的布麵甲,真正防禦到極致的還是鐵紮甲。
厚實的鐵甲片交錯排列,防禦力可不是薄薄一塊鐵片能聘美。
後世所謂的棉甲代替布麵甲,布麵甲勝於鐵紮甲,其實都是屁話,棉甲防鉛彈更是扯犢子。
真如說的那麽好,韃子為啥以白甲兵為主力?
說白了,一個時幾次大敗後,明廷積攢的大批邊軍甲胄都送給了韃子。
庫存和後造的鐵甲供應不足,再加上如布麵甲都是暗甲,鐵片鏽穿了,薄的跟紙片一樣,從外麵也看不出。
最關鍵一點,是特麽省錢!
在皇帝和朝堂大佬眼裏,丘八的命又不值錢。
遼西將門底子厚後還好些,像東江這樣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偏師”,如今號稱兵馬兩萬八,鐵紮甲全加起來也沒三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