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一品江山

第二二四章 違章建築

-開封府簽押房中。

“老龍圖畢竟不懂買賣,被他們殺價太狠了。”陳恪呷一口茶道:“五百萬貫看似不少,但真是賣了個白菜價。”

“那應該賣多少?”包拯心一揪,暗道:‘怎麽早沒谘詢他一下?’

“要是我來策劃,最少可以翻一番,”陳恪輕歎一聲道:“這麽誘人的地段,為什麽要這樣艸作呢?”

“那應該怎樣?”

“這種稀缺資源,提前宣傳到位,做到廣而告之,到時公開撲買,競買的人一多,地價很容易就上去了。”

“買撲……”包拯自然對這個詞不陌生。這是國初興起的一種包稅製度。宋朝的商品經濟十分繁榮,宋太祖又不是明太祖那種腦殘加三斤,自然非常重視商業稅收。

但宋朝商品流通範圍之廣、城鄉集市之多都遠超前世,盡管朝廷在全國設立了一千八百多個稅收機構——商稅務,也很難顧及分散鄉間的小集市。最後朝廷拿出了一個辦法‘課稅額少者,募豪明煮之’,規定凡稅收在千貫以下的小集市,一律實行包稅製,即由官府測算出該集市年應收稅總數,讓當地大商人出錢承包,然後大商人再向商販征收,以其收入作為補償。收入盈虧由包稅人自己負責。

後來,因為想要包稅的人太多,常常出現好幾個大戶爭一處包稅權的現象,於是出現了‘買撲’,買撲的意思,就是‘投標奪買’,類似於後世的拍賣,由申請人自行申報稅額,以出價最高者取得包稅權。

包拯做過多年的地方官,自然知道用這種法子,往往可以獲得比預期更高的收入。但在此之前,這種方法隻在包稅時使用,沒有人用於別處。

“唉,老夫怎麽沒想到用買撲呢?”包拯越想越懊惱,一使勁竟拔下一撮胡子,痛得他直呲牙。

“那為什麽還要保密呢?”陳恪一臉無奈道:“這不被人賣了還幫著數錢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