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家族村,並不是單指一個村莊。
沿伊水而南,有十幾個大小不等的村落,是依附在竇家羽翼之下而生存。這族村一眾,竟有萬餘人。如果把這些人聚集在一起,可以形成一個城鎮。竇家自南北朝以來,始終站隊正確,與關隴軍事貴族、關東門閥世家結成了龐大的網絡。
竇毅是北周外戚,竇榮定是隋朝外戚……
如果算上兩漢時期的竇家,再加上以後的李淵,那竇家可真能稱得上是不折不扣的外戚世家。就是憑借這樣的站隊,竇家在洛陽的族村實力,早已超過了鄭家。
不管鄭家是否願意承認,竇家這個有著不弱於關東士族曆史的老牌門閥,在經曆了東漢末年的沉淪之後,已重又煥發生機,顯示出無與倫比的活力。他們有內涵,同樣也有實力。即便是關隴軍事貴族,麵對竇家的時候,也不得不多幾分小心。
鄭世安似乎有些看不起竇家,認為竇家血統不純,早已胡化。
但鄭言慶卻不敢小覷竇家……這樣一個八百年之久的貴族門閥,在朝代更迭之中,卻愈發強盛壯大。套用一句後世的話:竇家的人,有著常人無法比擬的政治頭腦。
他們懂得選擇,懂得順勢而為。
一次選擇正確,可以說是運氣;但次次選擇正確,那可不單是運氣,更多的是眼光。
毫無疑問,竇家的人,極具眼光。
所以,當鄭言慶踏入竇家學舍的時候,可沒有半點輕視之意。
懷著一種敬畏之心,他來到學舍,和一群小孩子一起,成為竇家學舍裏的一員。
竇家學舍,毗鄰洛陽金穀園。
西晉時,有富豪石崇修建金穀園,至今已有三百年曆史。
院內芳草萋萋,流水潺潺。雖說已荒廢了許久,但景色卻依舊格外動人。學舍就距離金穀園不遠,爬上學舍的枝頭,能看見金穀園中假山流水,亭台樓閣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