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白天,陳家和楊家的親戚、周圍的鄰居,幾乎都到了。
昨晚沒來的人家給了禮錢,領了孝布便找個座椅坐下。早來了的,則幫著挑水、切菜、炒菜、蒸飯、清碗……到了中午,扯了幾張帆布搭起頂棚便開始拉起桌椅準備擺飯。
碗筷擺好了便開始上菜:酥肉圓子、燒白、肘子、紅薯雜扣、肉夾酒米飯、回鍋肉、炒肉絲、水煮魚、豌豆豬蹄湯這九大碗必不可少。前麵五個都是蒸菜,還沒開席就揭開蒸籠端上桌來,而上桌的頭碗菜必是酥肉圓子。
五個蒸菜、八副碗筷,擺放在四方的八仙桌上。鑼鼓一響,男女老幼便齊齊的站起來,等道士念完悼文,一聲鞭炮過後,才坐下開動。
開席前,如果孩子嚷著要吃,也隻能撿了燒白、肘子、紅薯雜扣、肉夾酒米飯裏的東西夾給他。頭碗是萬萬不能碰的,必須等到正式開席才能動頭碗。
等開了席,幾個炒菜也陸續端上來。
土豆絲、醋溜白菜、麻婆豆腐,再加一碗芹菜炒肥腸、豬肝炒血皮菜、一碟榨菜。菜在陸陸續續的端上來,等十五個菜都上了桌,這頓飯也快完了。
上菜的過程中,空碗也慢慢被收下去洗幹淨,等著第二輪擺飯用。收碗的時候碗不能重起來,免得主人家裏會有白事“重”。
有的人圖方便,不管三七二十一把碗重成一摞端著便走,遇上事多的主家,不僅不會感謝你幫忙,還可能和你大吵一架。畢竟家裏死人的事,誰也不想來第二次。所以收碗的時候都是拿了托盤把碗一個個擺在裏邊,穿過擺宴席壩子拿去屋後的簷坎邊洗了。
第一輪吃完一桌便收一桌,然後在空桌上擺上所有的菜,等八個人齊了便開始動筷子。這一輪大都是家遠來的晚的,或是上一輪沒找到座位坐下的,還有一部分是專門從學校回來趕午飯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