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除了要大肆清洗廚灶鍋底,拆洗冬衣,最重要的應節環節便是炒豆子。懶惰的婆娘們,鍋底可以不洗,冬衣可以不拆,但炒豆子卻是不會忘記的,“二月二龍抬頭”也直接簡化成了更加朗朗上口、更應景兒的“二月二炒豆子”。大黃豆,翠青豆,扁胡豆,備好的葵花子,帶著瓠子的生杏仁,隻要是能找得到的幹貨,都可以炒了吃;放上八角花椒的五香味兒,鹽水煮了再炒的鹹幹味兒,不放調料炒的原味兒,還有加上蒜汁的蒜香味兒等,凡是家庭主婦能想到的、能用上的,都被一一嚐試過,花樣不斷翻新。
今日龍抬頭,是不能用針線的,剪刀、鋤頭等工具也被細心的老年人藏了起來——龍要醒了,不小心劃破了龍皮、紮到了龍眼可是了不得的大事,一年的風調雨順都指望著龍呢。於是各家的家庭主婦們心安理得地享受這難得一次的清閑,帶著自己親手炒的豆子,在大門口悠閑地品著,也相互交換著欣賞一下對方的手藝。哪家豆子炒得好吃的,便得了意,不僅豆子被一掃而空,還會被擁簇著要求傳授炒豆子的經驗。
沫兒和文清借采花露之際,去洛河灘鏟了一兜河沙。黃三用篩子細細地篩淨,放在鐵鍋裏炒熱,再將金黃的大豆、翠綠的胡豆放進去,同細沙一起混合著用小火翻炒。沫兒還是第一次見這樣炒豆子,不由得好奇,看看沙子又看看豆子,聳著鼻子疑惑道:“這些沙子……炒了之後也可以吃?”
婉娘掩口嬌笑,轉臉又認真道:“是呢。這是放過特別原料的,已經不是沙子了。過會兒你嚐嚐,味道也不差的。”
沫兒將信將疑,使勁兒盯著沙子,想看看它有什麽變化。文清見沫兒當真不知,忍住笑解釋道:“不是的。用熱沙炒出來的豆子受熱均勻,不糊不爛,酥脆香口,不要放調料就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