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湖墅八景圖

第八章 不速之客

淅瀝帶秋坰,兩岸蒹葭響,何處漁舟螟未還,隔浦聞清唱。撩亂下枯槎,一夜苕溪漲,天目應添翠色重,回首看晴嶂。

——明·王洪《卜算子》

香積寺中,暮鼓聲聲。

方四象站在天王殿一角。

“當!”清脆的銅磬聲響徹內外。天王殿是香積寺的第一進,供奉的是背靠背的兩尊菩薩。正麵是灶王菩薩,背麵是八部天龍中主司音樂的大聖緊那羅菩薩。這兩尊菩薩讓香積寺在江南眾古寺中獨樹一幟,既是江南淨土宗寶刹,也是省城杭州香火最旺的寺廟之一。

香積寺始建於北宋,曆經多次損毀依屹立於運河之畔,默默護佑往來河上的商旅船隻。相傳緊那羅菩薩曾化身少林寺火工頭陀,手持燒火棍打退無數強敵,被尊為護法伽藍、監齋菩薩。何謂監齋?主司飯食。口耳相傳到江南,竟成了杭州百姓極為尊崇的“灶侍菩薩”。杭州古刹眾多,每年都有無數杭州周邊及外省的香客前來進香,坐落在城北運河邊的香積寺便成了香客信徒們朝拜的第一站。

香積寺,香積寺,名副其實,但凡開在寺院旁邊的餐館酒樓,無不生意火爆,加之運河水運便利,久而久之,環寺河邊的街坊巷子,就成了杭州城北最具特色的吃喝玩樂勝地。

正所謂“十裏銀湖墅”,每當夜幕降臨,緊鄰運河的大兜路就會卸下白日裏的繁忙緊湊,換上一副不急不緩的麵孔,明處的茶館、酒樓、澡堂子,暗處的賭場、煙館、青樓,一家接一家的掛上大紅燈籠。偶有風過,酒香徐徐、絲竹聲聲,真正懂得生活的人,都是在紅燈高上之後方才現身,享受這城牆之外的別樣風情。

那些慕名而來摸不清門道的外地客商,大多會從東麵的上塘河過來,與普通食客士子會合,沿勝利河的數十家夜市鋪子足以滿足他們大快朵頤的欲望。杭州本地的有錢人和有閑人,則是一葉扁舟、精巧畫舫,在臨河的大兜路小碼頭前翩然停靠。早有約好的侍者等候在那裏,不論下雨與否,都會彎腰躬身撐起一把油紙傘,將客人大半個麵龐遮擋起來。若是偶遇相熟,客人們每每會心一笑,抬手示意兄台先請,繼而分道揚鑣,各奔各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