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五老爺說到這裏,心裏就咯噔了一下。要知道古戲樓四麵臨水,要拉電很不容易,這地方平時也沒人去,因此村裏根本就沒給古戲樓通電,也沒給安電燈。他們說,反正我的小叔叔是個瞎子,他要燈幹嘛?因此古戲樓上非但沒有電,也沒有燈,隻有戲台周圍的四根立柱上方掛了四盞扁圓的紅燈籠,那還是小叔叔支使我給他掛上去的。但這燈籠也不是用來照明的。我的小叔叔說,但凡是戲台就必掛這四盞紅燈籠,這燈籠平時是不點燈的,隻有在戲台子開戲之前才點起來。來來往往的人隻要一看到戲台上的這四盞紅燈籠亮起來了,就知道今晚要有好戲上演了,這叫“邀燈”,是邀請大家來看戲的意思。
我小時候很天真,聽小叔叔這麽說了之後,就一直盼著這古戲樓上的四盞紅燈籠哪天可以點起來,我就可以有好戲看了。那時候我還不明白我的小叔叔這輩子都不可能再在戲台上風光了。我在那裏等啊等,眼睜睜地看著那四盞燈籠在日複一日的時光裏漸漸褪去顏色,明晃晃的紅紗布蒙了厚厚一層灰,燕子在裏麵築了巢,也從來沒見那四盞燈籠被點起來過。後來有一天,我終於發覺了那四盞燈籠隻有四張燈籠皮,裏麵根本沒有裝燈芯,我才知道這古戲台上的四盞燈籠是永遠都不會亮起來的。
但是五老爺卻說,我的小叔叔吊死在古戲樓上的那個晚上,他親眼看到古戲台上的那四盞燈籠亮了起來。
五老爺說,那個時候,他正和羅伯帶來的幾個後生擠在古戲樓底下。古戲樓有兩層,上麵一層就是戲台,四根角柱撐著歇山頂,像是個大亭子凸在前麵,這是演戲用的明間,左右兩側還有兩個小亭子縮在後麵,搭著簾帳,像兩個小廂房,這是伴奏樂師的座位,也就是俗稱的文武場麵。古戲台底下的廂房是給演員化妝候場用的,叫作扮戲閣子。扮戲閣子後麵有兩個樓梯,連著戲台上出將入相的兩個台口。古戲樓的青石台座要比扮戲閣子寬出了一個窄圈兒,剛好夠放一雙腳,青石台座底下就是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