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明長歌

第十二章社鼠(上)

在大明朝,文臣武將之間壁壘赫然。

立國之初,武貴文賤,武將們將文官壓得無法抬頭。而土木堡一役,大明朝實權在握且懂得內鬥的老將,被英宗皇帝盡數葬送,整個武將體係青黃不接,從此文臣才把控了朝堂,一步步將武將踩在了自己腳下。

所以,才有了“瓊林宴把盞者方為英傑”這句話。雖然侵犯了北宋名相韓琦的版權,卻道出了大明士林的一個共識。那就是,讀書人參加科舉出仕,才是正途。此外,全都是歪門斜道!而膽敢給走“歪門邪道”者放行的人,無論其官職高低,必會激起公憤,導致整個士林攜手共擊之!

所以,兩個國子監的學生殺的是真倭,假倭,並不重要!他們是主動出擊,還是被迫反抗,也不重要!重要的隻是,身為文貢生,卻由武入仕這個口子不能開。否則,文武之間的界限就要大亂,文官們努力了百年才早就的大好局麵,就要毀於一旦。

而如果應天府尹王福瑞以先前的那套說法看待三個案件,牽涉於其中的兩個學子,非但沒有過錯,並且需要官府當做義士大肆表彰。二人哪怕不參加科舉,甚至不用熬到國子監卒業,就有可能平步青雲!

應天府尹王福瑞雖然不是一個昏官,可他跟兩個年青的文貢生既不沾親帶故,又無財產往來,憑什麽為了二人去得罪整個士林?當即,此人心裏就有了決斷,拱起手,心悅誠服地向嚴鋒行禮,“多謝年兄提醒!今日若非兄長提醒,王某差點就犯下失察之錯。下麵人偷懶,硬把三個不相關的案子往一起聯係,王某立刻就將案卷發回刑房,讓他們嚴查,一定不給妄人鑽了空子!”

“賢弟客氣了!”見王福瑞如此上道,嚴鋒老臉上,立刻就寫滿了嘉許。笑著起身,拱手還禮,“你一直忙著教化百姓,對士林中的一些禁忌不太留意,也是應該。不過,愚兄會努力幫你看著,盡量發聲提醒,隻要你不嫌愚兄多嘴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