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臥龍令

第十七回 臥龍令出

卻說曹操賴典韋當住寨門,乃得從寨後上馬逃奔,隻有曹安民步隨。操右臂中了一箭,馬亦中了三箭。虧得那馬是大宛良馬,熬得痛,走得快。剛剛走到淯水河邊,賊兵追至,安民被砍為肉泥。操急驟馬衝波過河,才上得岸,賊兵一箭射來,正中馬眼,那馬撲地倒了。

——引自《三國演義》第十六回

且說漢獻帝得牛輔之助,又依賈詡遺策,終得脫身離了長安,引一班文武群臣前往洛陽。鑾輿過新豐,至霸陵,不料郭汜再次與李傕聯手,忽然造反,欲劫天子車駕。幸有楊奉、韓暹及國戚董承拚命保駕,甩脫李、郭二人追兵,於陝北東渡黃河,至於大陽,但文武百官大都於亂軍中離散,更有死於逃難途中者甚眾。有太尉楊彪、太仆韓融一路尋至,楊彪請獻帝暫居安邑縣,韓融曲說李傕、郭汜罷兵,二賊這才稍從其言。

董承、楊奉商議,一麵差人修洛陽宮院,欲奉車駕還東都。楊奉令大將徐晃保護車駕過箕關,並州太守張楊具粟帛迎駕於軹道,獻帝封張楊為大司馬,令其屯兵野王。獻帝重入洛陽,見宮室燒盡,街市荒蕪,滿目皆是蒿草,不由淚流如泉,悲傷不已。眾官一起慰勸天子,獻帝於是收淚忍悲,即命楊奉且蓋小宮居住,下詔改興平年號為建安元年。是歲又天下大荒,洛陽居民僅有數百家,無可為食,百官及僚屬隻得盡出城去,剝樹皮、掘草根食之。尚書郎以下,皆自出城樵采,多有死於頹牆壞壁之間者。漢末氣運之衰,無甚於此。

卻說曹操在山東,接到朝廷密旨,又聞知車駕已還洛陽,遂聚謀士商議。荀彧率先進策道:“昔晉文公納周襄王,而諸侯服從;漢高祖為義帝發喪,而天下歸心。今天子蒙塵,將軍誠因此時首倡義兵,奉天子以從眾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圖,人將先我而為之矣。”曹操聽了荀彧之策,不由大喜,立刻收拾起兵,前去洛陽迎請獻帝車駕。於是先差夏侯惇為先鋒,引許褚、典韋等上將十員,精兵五萬,到洛陽保駕;又命曹洪、李典、樂進率步兵兼道而行,以防李傕、郭汜犯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