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臥龍令

第四十二回 樓船借箭

周瑜即差韓當、黃蓋為前部先鋒,領本部戰船,即日起行,前至三江口下寨,別聽將令;蔣欽、周泰為第二隊;淩統、潘璋為第三隊;太史慈、呂蒙為第四隊;陸遜、董襲為第五隊;呂範、朱治為四方巡警使,催督六郡官軍,水陸並進,克期取齊。

——引自《三國演義》第四十四回

且說孔明與公瑾得見,兩情相悅惺惺相惜,各生敬佩之心,知音同感。孔明便欲拿出臥龍令表明身份,請公瑾助孫權為己所用,回思又恐劉備生忌,隻得隱忍,待擊退曹操後再作道理,於是安坐,聽公瑾高論如何。周瑜話歸本原,誠心請教孔明道:“臥龍先生此來,無非欲聯我東吳共抗曹操,得勝後平分荊州疆土耳。我江東諸臣今日於孫將軍府下公議已定,將軍命某率江東全軍以赴決戰,願求破曹良策,請勿吝賜教。”

孔明道:“兄向從討虜將軍孫伯符,以數千人馬平定江東六郡,用兵之道十倍於亮,想必早有破敵良策。某回樊口,請我主劉豫州奉令以供公瑾兄驅使便是,並無高明良策教兄。但如今孫將軍雖以佩劍見賜,授兄以升殺大權,奈其迎戰決心尚未穩決,此時至重者是堅其信心,不可以用兵決策也。”周瑜奇道:“我主當眾拔劍,斫案為誓,人皆見之,何謂決心不穩?”孔明道:“孫將軍斫案之舉,是做給張子布那些主降者看的,並未決心一戰也。其心尚怯曹兵之多,懷寡不敵眾之意。公瑾兄宜連夜入府,單獨拜見孫將軍,使其不為張子布等言語所惑,再以敵我雙方強弱勝負之數開解,使孫將軍了然無疑,然後大事方可成功。若以主公憂慮之心,驅部下狐疑之眾,則此戰必敗。請兄速行,亮明日即至將軍大帳聽令。”說罷起身,與魯肅告辭出來,自回館驛宿歇,子敬回府去了。

周瑜雖然口中說著“先生之論甚善”,但有些半信半疑,心中暗道:“我與孫伯符、孫仲謀兄弟相伴二十餘載,自此心事一望便知。孔明他隻見我主一麵,不過一個時辰,怎地就知他內心?除非是未卜先知,便是故作危語。”於是將魯肅和孔明二人送出大門,隨即複入府內,求見孫權。孫權聞公瑾又至,急忙迎進內廳,問道:“公瑾夜至,必有要緊事故。”周瑜道:“某受將軍鈞命,來日要調撥軍馬,未知主公心中尚有疑慮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