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問曰:“公覆夜至,必有良謀見教?”蓋曰:“彼眾我寡,不宜久持,何不用火攻之?”瑜曰:“誰教公獻此計?”蓋曰:“某出自己意,非他人之所教也。”瑜曰:“吾正欲如此,故留蔡中、蔡和詐降之人,以通消息;但恨無一人為我行詐降計耳。”
——引自《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
曹操及帳中眾將聽了,對周瑜都是又愛又恨,亦有暗中不服者,卻不便明言。曹操想了半晌,忽問蔣幹道:“孤若差你去江東水軍大營,勸說周郎來降,你可敢去?”蔣幹本來隻想耍耍口才而已,見說真派自己過江,不由吃了一嚇。但想到此時正是出人頭地之機,遂將心一橫道:“我蔣幹自入丞相幕帳,未有尺寸之功,實在慚愧不安。即丞相有命,即赴湯蹈火,安敢不從?願借一葉扁舟,明日即可起行——但若不成功時,丞相休怪。”曹操讚道:“卿於兩軍對壘之際,敢於隻身入於敵營,便是大功;那周郎降與不降,卻與卿無幹,說甚怪罪。卿此去江東,要將何物去說周郎?”蔣幹道:“周郎誌向高雅,俗物不能動其心也。某隻消一童隨往,二仆駕舟,其餘不用。”曹操甚喜,即置酒與蔣幹送行。
書中暗表,這蔣幹絕非等閑人物。若非也不敢於兩軍對壘之際隻身過江,去遊說對方三軍統帥也。據《三國誌·周瑜傳》裴鬆之注引《江表傳》描述:“蔣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閑言少敘,且說蔣幹領了曹操委命,即日起程,布衣葛巾,率一童二仆,駕一葉扁舟,揚帆破浪,直至對岸江東大營。不一時到了,有江東水寨巡邏小船將蔣幹攔住,盤問來意。蔣幹即請巡官報進大都督,說是故人蔣幹來訪,遂即遞上名帖。巡官見其並未帶軍械,即命軍卒看住,自行進中軍大帳稟報周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