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末:遼東雄獅

第四回 先聲奪人

楊承應深知自己地位不高,隻有在短時間內給袁應泰留下深刻印象,才有機會勸他改變現有的守城戰略。

於是,他早就和羅三傑商量好,在袁應泰麵前唱了一出“雙簧”。

結果也是好的。

袁應泰不僅赦免了羅三傑的罪責,讓他繼續頂著“李平胡”的名頭待在遼陽,還給了他一支人馬,聽候使用。

楊承應暫時被安排在袁應泰帳下聽用。

袁應泰聽取他的意見,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在太子河的閘門和放水口布置滿竹簽陷阱。這既可以起到傷敵的作用,又可以表明守城的決心。

第二件,把架設在城外的大炮全部拉到城頭。

既可以依托城牆,用炮火打擊來犯之敵;又可以用炮火作掩護,出城對敵展開作戰。

天啟元年三月十九日,巳初。

此時的遼陽上空萬裏無雲,應該是個好天氣。

然而,待在遼陽城裏的每一個人,都仿佛身處寒冬臘月一般。

因為……後金大軍來了!

遼陽城北廣袤的土地上,在蒼穹的盡頭,碧藍的天空背景上,突然浮現出一條五顏六色的曲線。

不過是呼吸之間,那起伏不定的線條越來越清晰,在草青色的曠野上飛速的移動著。

又過了片刻,城頭守軍已經可以看清楚那線條是由成千上萬後金鐵騎組成的。

而在這一片五顏六色之中,最耀眼的無疑是位於騎陣中心的一片明黃。

巨大的傘蓋下,人人身披重甲、強弓勁弩。

對遼東稍微了解就知道,這是後金大汗努爾哈赤的親衛。

如洪流一般奔湧向前的氣勢,讓遼陽城頭的明軍噤若寒蟬。

這些剛剛經曆過沈陽城破、渾河血戰的士卒,一個個都緊張萬分,對於是否能守

站在袁應泰身後的楊承應看到這一幕,心裏已覺不妙。再看袁應泰居然隻盯著前線,更是大叫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