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破案現場:一線刑警偵查實錄

刑警的心結

由於案情重大,當天下午,江蘇省公安廳刑偵總隊政委吳大有、調研員白金陵等刑偵專家相繼趕到七套鄉案發現場。鹽城市公安局局長戴蘇生傳達了省廳領導的指示精神。吳大有一行聽取前期偵破工作情況匯報,複勘了現場。

綜合各方麵的情況,專案指揮部初步認定:凶手係和平進入,戴手套作案,自帶致傷工具,采用多種方式致被害人死亡,有泄憤、唯恐不死情節。從現場痕跡分析,傾向於一人作案,男性,傾向於與死者生前熟悉。由於被害人獨居單位宿舍,室內許多物品以及原先擺放情況等細節暫時無法見底,但是死者的手表、戒指以及包內1300元現金未被劫走,謀財殺人的可能性不大。較多跡象符合矛盾、情仇殺人案特征。

幾天後,省廳刑偵局派出由法醫專家王甫雲帶隊的專家組,再次對現場和屍體進行複勘、複檢。專家組一行對現場進行更為細致的研究,在鹽城法醫分析意見的基礎上,明確頭部銳器損傷為尖刀類工具刺戳形成,提出了作案過程的幾種可能性。

2005年1月5日,鹽城市公安局剛剛投入運行的DNA實驗室,對現場提取的血跡做出鑒定,死者身上、牆壁、地麵以及方凳等處的血跡,均為被害人血跡。

偵查工作分幾條線繼續緊張地進行。

然而,大網撒下去,沒有撈到實質性線索。

刑偵領域有一個共識,案件偵破是有黃金期限的。通常來說,案發的頭三天,是一宗“熱案”,也是最容易破案的階段。三天後,就成為了“溫案”。若一個月後仍未破獲,案件就會變成“冷案”。

受當時技術條件限製,案件的偵查工作主要依靠傳統手段進行,組織人工排摸,查找破案線索。

沈立海又召開專案組會議,進一步分析研究案情,部署下一步偵查工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