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老兵口述抗戰史(全3冊)

第十章 緬北戰場 老兵口述

吳作勇

中國軍隊要反攻的時候,在貴陽征兵,我看到大街上張貼的告示,就去了。我沒有想到的是,我是坐飛機到印度的,然後跟著部隊又從印度打回了中國。我想,可能是因為我上過高中,懂一點英文。

我分在新一軍諜報隊,接受各種訓練,射擊、刺殺、爬樹、逾越障礙、遊泳、徒手捕俘……反攻開始的時候,我們諜報隊走在隊伍的最前麵,但不能暴露目標,是偷偷地進行偵察,哪裏有日軍的碉堡,哪裏有日軍的哨兵,哪裏有日軍的駐紮,哪裏有日軍的倉庫,然後把這些情況報告給後麵的部隊,讓部隊做出相應的準備和措施。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夜晚,我們摸到了日軍的庫房裏,那裏儲存著日軍的汽油和彈藥,我們把那個庫房給點燃了。我們翻過了一座山後,看到火焰還在跳動,還能夠聽到爆炸聲。

叢林偵察和別的地方不一樣,一定要八麵都是眼睛,渾身都是耳朵,補有不慎,就會丟了性命。日軍的狙擊手就藏在大樹上,他能看到你,但是你看不到他,而且隨時都有可能與日軍小股部隊遭遇,一旦遭遇,距離就隻有幾米或者十幾米,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

我們這支部隊從緬北打向滇西,另一支中國軍隊從滇西打向緬北,最後會師。會師的那天,大家非常高興,知道離抗戰勝利的日子不遠了。

潘中嶽

我當時是新一軍第50師的軍需官。我們的師長叫潘裕昆,副師長叫楊溫。

1943年,為了加快緬北反攻的進程,第50師要從國內運往印度。當時在國內機場上,有三架飛機輸運我們那一批人。我坐的是第三架飛機,但是坐好後,飛機遲遲沒有起飛,一問,原來是第三架飛機上多坐了六個人,而第一架飛機沒有坐滿。於是,我和楊義富等幾個人被換到了第一架飛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