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多麵曾國藩

第十六章 妥協≠投降:曾國藩與天津教案

1868年9月,清廷調曾國藩北上任直隸總督,空出來的兩江總督職位由閩浙總督馬新貽繼任。此時距離曾國藩“剿撚”失敗回到江寧,還不到一年半時間。清廷似乎很不體恤這位將近六旬的老臣,老是命他跑來跑去,容不得他休息半刻。

1868年底,曾國藩來到京城。十六年前,他滿懷期望離開京城,前往江西擔任鄉試主考官。當時,他或許做夢都沒想到,他將與這座千年古都別離整整十六年。當年朝氣蓬勃、意氣風發的他,如今已經兩鬢斑白、老態龍鍾。北京依舊是當年的北京,大清依舊是當年的大清,但此時的曾國藩,已經不是當年的那個曾國藩了。

慈禧太後接見了這位再造大清的功臣。這本是非常重要的一次對話,然而慈禧太後似乎全然沒有準備,她問的好幾個問題都顯得太過幼稚。

“你出京多少年?”“你帶兵多少年?”“你從前在禮部?”“在部幾年?”“曾國荃是你胞弟?”“你兄弟幾個?”短短十幾分鍾的對話,慈禧太後問的大多是這種毫無意義的問題。曾國藩的這些背景資料,她本可以在事前就弄清楚的,但她並沒有做這方麵的準備。

本來,曾國藩對慈禧太後是充滿希望的,然而這次會麵令他感到非常失望。在他的眼裏,慈禧太後缺乏執掌一個有著四萬萬人口的大國的能力。更令曾國藩傷心的是,慈禧太後根本就不重視他,對他的基本情況一無所知。

第二天,慈禧太後又接見了曾國藩,向他問及製造輪船的事。這次,兩人都隻說了寥寥幾句話。

到了第三天,慈禧太後終於做足了準備,這次她問了曾國藩不少問題,總算是有些章法了。

慈禧太後問曾國藩:“你在外麵這麽多年,見到的良將多嗎?”

曾國藩回答說:“良將倒也不少。陸師方麵,多隆阿就是極好的,有勇有謀,可惜天不假年。鮑超很好,可惜謀略不足。塔齊布、羅澤南,都是很好的,可惜英年早逝。目前最好的將領是劉鬆山和劉銘傳。水師方麵,楊嶽斌不錯,可惜疾病纏身。黃翼升、李朝斌,都是二流將才,和楊嶽斌相比,差距還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