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正是立秋時節,天地間已有了絲絲涼意。
熱鬧的衣鋪街上,一麵巨大的招幌迎風飄動。招幌下麵,是一座高大堅固的鋪房,門口建著一堵寬闊的“影壁牆”,上書一個巨大的“當”字。這是繡林城新開的一家裕豐當鋪,老板已年過半百,姓張叫張寶恒,本是一位外地鹽商。
繞過“影壁牆”,進得當鋪大門,迎麵就是一排一人多高的高大櫃台,櫃台上鑲滿鐵柵欄,開著三個窗口。窗內,居高臨下地坐著一位朝奉。鐵柵欄後麵是櫃房,也即當鋪的營業室,高腳凳、水牌、賬簿、算盤、試金石、卷當床、儲物櫃等一應俱全,賬桌、內缺、夥計、學徒等十來個人,算賬的算賬、盤點的盤點、打掃的打掃,分工明確,都在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夜幕降臨,天色漸晚,忙活了一天,正是要打烊的時候,“影壁牆”外人影一晃,閃進來一個人,手裏提著一個包裹,走到高高的櫃台前,將包裹放到櫃台上,打開,從裏麵取出一幅卷軸,踮起腳尖,把卷軸從最小的一個窗口遞進來,用略帶沙啞的聲音說:“勞駕,管事的,請看看這幅畫能當個什麽價?”
高坐在櫃台裏邊的大缺,也即朝奉,就是當鋪裏負責驗物、定價、決定收當與否的管事者,拿現在的話說,叫首席營業員,是張寶恒的兒子張煦。張煦戴一副圓眼鏡兒,麵皮白淨,身體已略微發福。他頭也不抬地接過畫軸,展開,卻是一幅前朝畫家仇英的《桃源仙境圖》,設色絹本,畫麵構圖繁複,布局嚴謹,遠山近閣,雲氣縹緲,圖中三位身著白衣的老者臨流而坐,其中一人撥琴,一人作舞姿,一人靜觀,姿態各異而傳神,頗見畫功。
張煦瞧了一眼,卻以漫不經心的語氣說:“設色豔麗,骨力峭勁,風格秀潤,倒是仇英的真跡。惜收藏不當,蟲吃鼠咬,已有破損,甚為礙眼。當銀元五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