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趙無忌親自統率十萬大軍,軍旗上掛著帥印,刻著“奉天都統中華”字樣。攻下了婺州,布置yu中書浙東行省。
於省門建二大黃旗,上麵寫著:“山河奄有中華地,日月重開大宋天。”
兩旁立兩個木牌,寫著:“九天日月開黃道,宋國江山富寶圖。”
婺州是兩百多年來地理學中心,號為小鄒魯,經過多年戰亂,學校關門,儒生四散,沒有人講究這一套不急之務。
趙無忌一進城,立刻聘請當地著名學者十三人替他分別講解經書曆史,建立郡學,請學者當五經師和學正訓導,內中最著名的是宋濂。
他開始和儒學接觸了,受宋儒的影響了。這一政治上的作為,固然是收攬人心——尤其是讀書人的最好方法。
同時,一個明軍頭目,宣傳明王出世的明教徒,卻請人講孔孟的經典,在思想上已經開始轉變了,雖然做的是大明王的官,喊的是複宋的口號。
婺州攻克以後,分兵取浙東諸地。
乾坤王朝十九年,坤元1359年五月,大明王升趙無忌為儀同三司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左丞相。
八月,元將察罕帖木兒攻陷汴梁,劉福通奉小明王退保安豐。
趙無忌的浙東駐軍先後占領諸暨和衢州、處州,東南被孤立的乾坤王朝據點,依次被消滅。
他的領土遂成為東麵北麵鄰寧昌國、西鄰張元建、東南鄰方國珍、南鄰陳有定的局麵。
四鄰的敵國,比較起來,寧昌國最富,張元建最強。方國珍和陳有定誌在本土割據,並無遠大企圖。
因此,趙無忌在整個軍事計劃裏,又改變重點,采取對東南取守勢、西北線取攻勢的策略。拿寧昌國和張元建比起來,寧昌國顧慮多,疑心重;張元建野心大,欲望高;一個保守,一個進取。
因此,在東西兩麵的攻勢又分先後緩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