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書打哪兒開呢?得從關外說起,自清八旗入關以來,在白山黑水間打官圍的獵戶,均受打牲烏拉總管衙門節製,古書上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何況關外又是皇上的老家,什麽好東西都是人家的,除了一年四季應時當令的供奉,還要年複一年地往京城交“臘月門”。皇貢中不僅有貴重的熊膽、熊掌、虎鞭、虎骨、虎皮、鹿茸、鹿鞭、麝香、山參、紫貂、鰉魚、銀狐、東珠,也有奶酪、奶餑餑、喇嘛藥、馬奶子酒以及祭祀必備的鬆子、年旗香,都用黃綾子包了,裝在九九八十一輛花軲轆大車上,浩浩****走一個多月才到北京城。
老家的人千裏迢迢來送年貨,皇上當然會有諸多賞賜,什麽炒肝配包子、焦圈配豆汁、羊油麻豆腐、豆麵驢打滾兒,砸點爛蒜拌肺頭,大碗鹵煮多加腸子,反正全是皇上愛吃的那些個東西,加上他們自己在京城置辦的吃喝穿戴各類物品,回去時也得把大車裝得冒尖兒。關內常見的油鹽醬醋、布匹鞋襪、針頭線腦、茶磚紅糖、鍋碗勺筷,在關外倒成了稀罕貨品,帶回去多少都不夠。
相距北京城不遠的樂亭縣,素來有很多做小買賣的貨郎,瞅準了其中的機會,推著小車挑著擔子,帶上貨物跟著馬隊,去到關外販賣。聽著是條財路,幹起來可不容易,關東山乃是大清龍興之地,關內百姓一概不準出關,如果讓人抓住,肯定得掉腦袋,何況關東山地廣人稀,老林子裏到處是虎豹豺狼,而且匪患猖獗,山高水遠走這一趟,說不盡有多少艱難險阻。但是大清八旗得了天下,王公貴胄跑馬圈地,近京幾百裏之內的順天、保定、承德、永平、河間等府都成了官地,老百姓沒莊稼可種,隻能做些個買賣。
一人踏不倒地上草,眾人踩得出陽關道。永平府樂亭縣的小商小販結為“杆子幫”,湊錢買通馬隊頭領,一路走到滿琿河[1]邊上,在沿岸戳起長短不齊的圓木杆子,圍成柵欄,圈出一塊地,支上貨架子,擺上從關內帶來的貨物販賣,獲利之後換購山中獵戶的獸皮、獾油、關東煙,等到再交臘月門的時候,又跟著馬隊一同返鄉,以此發了大財的商販不在少數。樂亭行商講的是貨真價實,最重“誠信”二字,投該投之機,取當取之巧,從不缺斤短兩、以次充好,賺錢得賺到明麵上,把買賣越做越大。又經過上下打點,拿到了在關外經商的龍票,成了名正言順的皇商。泥多佛大、水漲船高,經過一番苦心經營,杆子幫以前運貨挑的擔子、推的小車,也都換成鐵瓦大車,並在各地開設分號,生意一直做到了蒙古。從商在樂亭當地蔚然成風,小孩冒話就背小九九,從三歲起打算盤,學的全是商規。擱到過去來說,士農工商為四民,商排在最末一等,可是樂亭當地的人們,無不對做買賣的高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