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0月中旬,我們又來到十三陵特區進行最後一次采訪。此時正是收獲的季節,田野裏柿子紅得誘人,山坡上樹葉在秋霜的親吻中變得紅豔豔的,恰似少女羞澀的臉頰。置身於群山樹影的懷抱,麵對大自然的旖旎風情,恍惚進入一種博大寬廣的大千境界。染色的樹林覆蓋了黃褐色的土地,升騰飄渺的霧氣,掩映著雄偉的紅牆和金紅色的琉璃殿宇,在激**澎湃的霧海中若隱若現,時有時無。登上高大寬坦的寶城陵牆,頓感心胸豁然開朗,時間和空間在這裏凝固,忘卻了自己的存在如同步入世間仙境。美哉秋色,壯哉山陵!此情此景令人悠然升發出百般思緒,千種情懷。浩浩乎天地,茫茫乎蒼生,匆匆歲月,逝者如斯。
十三陵,真是一處世間難得的好地方,不愧為皇家聖土。在這塊古老神奇的土地上,疊刻著曆史與現實,過去與未來的印痕。每一座殿宇,每一座陵園,都是一部曆史的畫冊,國家民族的興亡盛衰,帝王將相的悲歡離合,黎民百姓的喜怒哀樂,都在這裏淋漓盡致地展示出來。這是一個濃縮的帝國,大明帝國近三百年曆史風情的總記錄。
穿越在這琉璃飛簷、蒼鬆翠柏組成的曆史畫廊裏,我們的心情又分外沉重。一個曾經叱吒風雲、呼風喚雨、改天換地的帝國,終於走向了衰亡;散落在這一隅之地,令人不禁心懷愴然。除長、定、昭三陵尚存之外,其餘諸陵當年輝煌的殿宇、磅礴的明樓、宏偉的朱牆,已是殘破不堪,滿身瘡痍,容貌全非。曆史長河奔騰不息,飄**跳躍的浪花總會消失。一切事物來自自然,最後的結局也隻能是重新回歸自然。這是永恒的真理。
萬壽山下的長陵園風景
黃昏隱去,夜幕降臨。我們穿行在陵區的鄉村采訪。陵區一片寂靜,漆黑的夜幕覆蓋了壯麗的殿宇和蒼鬱的鬆林。秋風吹過,樹葉飄零,在無垠的夜色中發出刷刷啦啦的聲響。這響聲使我們想起皇宮的鼓樂,萬曆無力的哀歎,鄭貴妃痛苦的呻吟,張居正革新的訴說和憤怒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