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嶽南:中國考古探秘紀實文學叢書(全11冊)

絕望中誕生

曆史應該記住他的名字——臨潼縣晏寨公社水管員房樹民。

他的工作職責是管理、調配晏寨公社的水利建設和水源利用,西楊村打井的情況如何,自然與他的工作職責發生聯係。事實上,當這口井開工的第三天,他就察看過地形和工程進展的情況,並對在此處取水充滿了信心。當聽說井已深入地下五米多,仍不見點滴水星時,他便揣著諸多疑問來到西楊村看個究竟。

“這口井為啥還不出水,是不是打到死線上去了?”房樹民找到生產隊長楊培彥詢問。

“不像是死線。可不知為啥,打出了好多瓦爺。”楊培彥回答。

“瓦爺?什麽瓦爺?”房樹民驚奇地瞪大了眼睛。

“像真人差不多,還有好多青銅箭頭、磚坯子。”楊培彥吸著紙煙,像敘述一段久遠的往事,詳細地介紹了打井過程中發生的一切。

房樹民來到了井邊。

他先在四周轉了一圈,撿些陶片在手裏端詳敲打一陣後,下到井底。

楊培彥講述當年打井經過和上報臨潼縣的往事

井壁粗糙不平,一塊塊陶片、碎磚嵌在泥土裏,隻露出很小的部位。他用手摳出半塊磚,來到組長楊全義的跟前:“這井不能再挖下去了。”

“為啥?”楊全義吃了一驚。

“你看,這磚不是和秦始皇陵園內出土的秦磚一樣嗎?”原來,臨潼縣文化館此前收集了不少從秦始皇陵園出土的秦磚,房樹民與縣文化館文物幹部丁耀祖是好朋友,平日常去館裏找他,時間長了,也就從他那裏學到了一些文物知識。

“可要這些東西也沒啥大用處。”楊全義仍然不解其意地說。

房樹民爬出井口,找到生產隊長楊培彥:“我看這像古代的一處遺址。先讓社員們停工一天,我打電話讓縣上來人看看再說吧。”

在快吃午飯的時候,房樹民趕回了鄉政府,讓文書李淑芳給文化館打電話,但總是沒人接。無奈之中,房樹民隻好騎上自行車親自去5公裏外的縣文化館,可巧在半路上碰到回家的管文藝的丁耀祖。聽了房樹民說的情況,丁耀祖立即掉頭返回文化館,向副館長王進成做作了匯報,王覺得此事有點意思,便又叫上管文物的幹部趙康民,一起去西楊村,而房樹民在見到丁耀祖後即返回西楊村召集幹部去打井工地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