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相聲神探(全二冊)

第一章 才來呀,先生?

相聲起源於北京,創始者是清朝晚期的漢軍旗人朱紹文。此人幼讀詩書卻無心仕宦,投身梨園界,專攻京劇醜角。同治十三年皇帝駕崩,國喪期間禁止娛樂,戲班被迫解散。朱紹文生計苦難,隻好在正陽門外擺攤說笑話,向觀眾求財,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僅憑一把扇子、一塊醒木、兩塊竹板、一口袋白沙竟然響名京城。他就此別開天地另創乾坤,自立一家門戶。因他使用的竹板刻有“滿腹文章窮不怕,五車史書落地貧”兩行字,得了個綽號叫“窮不怕”,是為相聲的開山祖師。

時人有詞讚曰:“信口詼諧一老翁,招財進寶寫尤工。頻敲竹板蹲身唱,誰道斯人不怕窮?日日街頭撒白沙,不需筆墨也塗鴉,文章掃地尋常事,求得錢來為養家。”朱紹文不僅養了自己家,更招納弟子傳授技藝,從此相聲代代相傳,使無數貧苦藝人有了飯吃。

至光緒三十二年,大清朝內憂外患風雨飄搖,肅親王善耆擔任九門提督,惱恨相聲藝人諷刺權貴、評論時事,斥其“排街賣嘴,製造事端;亂俗惑世,謗聖毀賢”,嚴禁在北京說相聲。怎料此舉非但沒能斷絕這門技藝,反而使其發揚光大。許多藝人落腳天津,在“三不管”等地賣藝,大受民眾歡迎,又逐漸推廣到全國。民國以後思想開化,相繼湧現出李德鍚、焦德海、張壽臣等名家,相聲登堂入室成為藝術。

李德鍚幽默滑稽又能創新,不但被觀眾譽為“萬人迷”,還頗受政客商賈垂青,曾被百代公司邀請錄製唱片。焦德海表演穩健、戲路寬廣,曾被召入紫禁城為遜帝溥儀演出。焦德海弟子張壽臣,技藝精湛、學養深厚,且人品端方、性情耿直,有“笑話大王”之美譽,是天津各大劇場爭相聘請的明星藝人。然而能在劇場、堂會獻藝的名家隻是鳳毛麟角,大多數藝人仍然地位低下,在茶館或是露天賣藝,俗稱“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