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相聲神探(全二冊)

第四章 混得住?(2)

這片場子雖然不大,卻在兩座建築的夾角當中,左邊是一家規模不小的飯館,右邊是電影園子,周圍還聚集許多賣小吃的商販。遊客到此邊吃零食邊看節目,等電影的也來瞧熱鬧,酒足飯飽的也能在這兒醒醒酒、消消食,自然是從早到晚人流不斷。大部分藝人費盡心機“圓粘兒”,唯恐觀眾不來,唯獨羅師傅每天散場時要一再作揖,勸觀眾們回家。同樣因為位於夾角,布置也省事,用一條寫著“戲法羅”三個大字的黑色幕帳在兩堵牆之間斜著一攔,帳子外是前台,裏麵是後台——彩門後台的私密性尤為重要,一旦被人瞧破機關,戲法就不神秘了,所以既要防備好奇的觀眾,更要提防同行來“摞葉子”[2]。

苦瓜和海青一路走來,離著老遠就聽見一陣陣的笑聲和喝彩聲,費了好大力氣才擠進人群,隻見幕帳前有兩個穿大褂的中年藝人正在表演,你一句我一句。

一人說:“我逛花園。”

另一人道:“我花園逛。”

“我是牡丹花。”

“我是花牡丹。”

“我是芍藥花。”

“我是花芍藥。”

“我是茉莉花。”

“我是花茉莉。”

“我是狗尾巴花。”

“我是花尾巴狗……我呀?你別挨罵啦!”

觀眾笑聲不斷,海青大惑不解地道:“咦?這是《反正話》呀!變戲法的怎麽也說相聲?”

“這你就不懂了。”苦瓜娓娓道來,“早年間的江湖藝人說、學、逗、唱、耍、彈、變、練,各種技藝都掌握,後來才分出各門。變戲法、唱單弦與相聲本是同源,連我們祖師爺朱紹文年輕時還曾拜八角鼓藝人張三祿為師呢!至今相聲門收徒弟,必須請戲法藝人、單弦藝人見證,這就是門戶間的情誼。許多相聲段子我們也演,他們也演,但是他們的段子不鋪不墊,隻有包袱沒有情節。其實也不止我們這三門,一切‘撂地’的技藝都有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