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早就聽說皇上飽讀詩書,但這些人個個都是進士啊。又不好開口問。這些人是繆六平、李隆遠、普斯旺、吳海建、施正祐、賴敬楓,還有災民楊一鵬。朱顯波的想法是,晚上找張蕾幾個人備課,白天朝政之外,就灌輸給他們幾個。真正的天子門生啊,這幾個小子有福了,誰叫著急用人呢?天文地理,文治武功,什麽都有,最主要的還是要開化他們的思想,能老上進士的在現代那絕對是清華北大的高材生,基礎知識沒問題,關鍵是思維遠見和術業專攻了。
很快這些進士就被朱顯波的真知灼見所折服,天文地理,這皇上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啊,當進士的該慚愧了,二十好幾了,專心讀書還是和皇上有很大差距,朱顯波不管他們,隻負責灌輸,不明白的,帶手稿回去自己讀,下次上課考,這天子門生也不是那麽好當的,關鍵是沒點真本事,不是侮辱皇上的名聲嗎?所以也沒人敢怠慢,何況天子親自教誨,他們幾輩子修來的福分,沒人不懂。
朱顯波也是求才心切,那個皇上想施行新政,沒點自己的心腹主掌朝廷和地方事務是肯定不行的,但如果不分優劣,讓些草包去幹,隻怕會拆台。而朱顯波是一個想幹大事的人,絕對不想走崇禎的老路,絕對不想亡國,這也是他提拔楊一鵬的原因。
“各位愛卿,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相信你們都聽過,朕不送你們黃馬甲,朕就送鏡子給你們。朕可能暫時還比不上唐太宗,但朕要求你們一個個做朕的魏征。為大明、為天下百姓努力吧。”
“臣等銘記在心。”
“光銘記在心還是不夠的,我大明現在內有外患,內部怠政已久,急需改變,起義軍之所以此起彼伏,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地方官員在受災後為了不影響仕途一不如實上報朝廷,二不管百姓死活,今後你們無論是做縣令還是總督,都要記住朕的話,始終保持和朕一條心,和老百姓一條心,遇事一定要全力以赴。問心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