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中國的長篇小說創作進入**期,產生了號稱中國四大奇書的《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金瓶梅》。《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小說,也是我國最有代表性的長篇曆史演義小說;《水滸傳》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西遊記》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最優秀的長篇神魔小說;《金瓶梅》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獨創的長篇小說。四大奇書由馮夢龍、李漁論定,經李卓吾、金聖歎等人批點,幾百年來流傳不衰,家喻戶曉,在我國乃至世界各國擁有眾多讀者。
● 《西遊記》
《西遊記》是在一定史實的基礎上,經過長期的民間流傳和曲藝、戲曲、話本等的創作,最後由吳承恩做總結性的再創作而後寫定。全書共100回,41個故事,於1592年由金陵書商世法堂唐氏刊刻出版。
《西遊記》主要描寫唐三藏受唐太宗的委托,在徒弟孫行者(悟空)、豬八戒(悟能)、沙和尚(悟淨)等人的保護下,去西天取經的故事。首先寫孫悟空的出世,大鬧天空,這是全書最精彩的部分;然後寫魏征斬龍、唐太宗入冥、劉全進瓜和玄奘奉詔取經的故事;再寫取經正題,唐僧和他的徒弟們曆經九九八十一難,曆盡艱辛,受盡苦難,以堅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克服重重難關,終於化險為夷,實現取經的目的。《西遊記》書中大部分人物以神怪妖魔的形象出現,通過他們的活動,展現了人間的美醜善惡。孫悟空藝高膽大,蔑視天綱,不畏艱險;唐僧分不清敵我,常常認敵為友;豬八戒害怕困難,私心很重,貪戀舒適生活。但他們與妖魔之間,有一道鮮明的界線,屬於陣線分明的兩個營壘。
《西遊記》係統地反映了中國釋道儒三教合流的思想體係,成功地將道教的天上、地獄和海洋的神仙體係與佛教的西天糅合到一起,並在同時體現“世上沒有不忠不孝的神仙”的儒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