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通在潁州發動起義後,在江淮一帶的彭瑩玉和他的徒弟們也積極活動起來。1351年那年,先後有許多地方爆發了起義。
麻城(今湖北麻城)鐵工鄒普勝是彭瑩玉的徒弟,在蘄州(今湖北蘄春)、黃州(今湖北黃岡南)一帶宣傳“彌勒佛下生,當為世主”,他約羅田布販徐壽輝(又名真逸、真一)起兵反元。徐壽輝為人忠厚,身材奇偉,相貌出眾,但沒有其他特長,他生平以販布為業,常往來於蘄黃之間。據傳說,北方紅巾起義爆發後,有一天,徐壽輝途經一座山,揀到鐵數十斤,找到鐵工鄒普勝,請他打成農具。他一進門就坐在打鐵的鐵砧上,鄒普勝大為驚奇,因為他昨晚剛剛夢見一條黃龍蟠在鐵砧上,心中暗暗道:“此人將來必然要做皇帝。”就對徐壽輝說:“當今天下大亂,還要去幹農活嗎?我替你煉一把寶劍贈送給你吧!”兩人談得十分投機,開始醞釀發動武裝起義的事。當時彭瑩玉正活動於江淮及長江中遊一帶,到處發動教徒準備起義,很需要找一個體態雄偉的人去應“彌勒佛下生,當為世主”的驗。一次,徐壽輝在鹽塘水中洗浴,身上突然發出光輝,周圍觀看者驚詫不已。鄒普勝乘機宣傳徐壽輝就是“彌勒佛下生,當為世主”。於是眾推徐壽輝為領袖,於1351年八月正式發動起義,一舉攻占蘄州。徐壽輝的起義軍也是頭裹紅巾、燒香拜佛的,所以也是紅巾軍或香軍,但因為他們屬於南方係統,因此我們把它稱為南方紅巾軍。
十月,南方紅巾軍攻占蘄水(今湖北浠水),並以此為都城,國號天完,改元治平,徐壽輝稱帝,鄒普勝為太師,建立了元末農民起義中的第一個農民政權。“天完”就是壓倒“大元”的意思。忽必烈建立元朝時,因版圖遼闊,自稱“大元”,顯得很威武,現在農民軍要推翻大元,就要有一種壓倒大元的氣概。所以在“大”字上加一橫,變成“天”;在“元”字上加一個“宀”,變成“完”,表明了南方紅巾軍推翻元朝的決心。天完農民政權行政機構有中書省,取名蓮台省,用意是佛教裏的西方淨土蓮台。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軍職有百戶、千戶、萬戶、總管、統軍元帥府等。起義農民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對於打擊和鎮壓敵人、維護社會治安、保證起義軍的組織紀律和統一指揮各地起義軍,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使原來以宗教為紐帶聯係的南方各地教徒有了自己的政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