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鎮壓農民軍的進程中,元朝宿衛軍、鎮戍軍消耗殆盡,募兵起家的察罕帖木兒父子、答失八都魯父子、李思齊、張良弼等軍閥成為元軍主力。
至正十九年(1359年)年初,察罕帖木兒控製著關陝、荊襄、河洛、江淮、山西、河北等地,重兵屯駐於太行。而答失八都魯之子孛羅帖木兒駐兵大同,在打敗了龍鳳政權的北伐軍之後,萌生了南下爭奪晉冀之心,與察罕集團發生衝突。擁護順帝的禦史大夫老的沙、翰林學士承旨禿魯帖木兒等人支持孛羅帖木兒,而皇太子、搠思監、樸不花則支持察罕帖木兒父子。
至正二十年(1360年)六月,詔命察罕帖木兒與孛羅帖木兒毋得互相侵犯防區。八月,朝廷以石嶺關(今山西忻縣、陽曲之間)為界劃分雙方防區,孛羅帖木兒守關北,察罕帖木兒守關南。孛羅帖木兒置之不理,派兵越關直逼冀寧(今山西太原市)。孛羅軍圍城三日,無功而退屯交城。察罕帖木兒派參政閻奉先率部抵抗。九月,朝廷出麵為兩家講和,雙方各自退回防區。然而,十月朝廷又下詔調孛羅帖木兒守冀寧,察罕帖木兒拒不交防,指揮部下擊敗孛羅帖木兒軍。十一月,兩軍對峙於汾州(今山西汾陽)。次年正月,朝廷再次出麵調解,雙方各自罷兵還鎮。到九月,又命孛羅帖木兒在保定以東、河間以南屯田。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三月,詔命孛羅帖木兒為中書省第一平章,節製張良弼部。同月,李思齊部進攻張良弼,在武功中伏大敗。六月,察罕帖木兒在益都被刺,其子擴廓帖木兒代領其眾,繼續圍攻益都,孛羅帖木兒趁機侵占擴廓帖木兒的地盤。不久,擴廓帖木兒攻占真定路(治今河北正定)和益都,殺死守將田豐、王士誠等人,為父報仇。接著分兵攻占山東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