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公望,江蘇常熟人,過繼於浙江永嘉黃氏。曾於做小吏時受累入獄,出後遂隱居不仕,皈依“全真教”,寄情山水之中。常攜筆墨於虞山、三泖九峰、富春之間領略江南自然勝景,隨時模記,代表作有《富春山居圖》《溪山雨意圖》《快雪時晴圖》等。其作品有淺絳和水墨兩種麵貌,淺絳山水渾厚圓潤,水墨山水則蕭散蒼秀,筆墨灑脫。王蒙,元末棄官歸隱浙江杭縣黃鶴山,善畫山水,也工詩文書法,繪畫主題多表現隱居生活,喜用枯筆、幹皴,其山水畫的突出特點是布局充實,結構複雜,層次繁密,筆法蒼秀,而在筆墨工夫上又高出時輩。吳鎮,浙江嘉興人,為人“抗簡孤潔”,隱居不仕,以賣卜賣畫為生,一生貧困。繪畫主題多為漁夫、古木、竹石之屬,所作多幅《漁父圖》,表現江南名山景色及離塵脫俗的意境。倪瓚,江蘇無錫人,家為豪富,雄於資財,喜與名士往來,後遇元末動亂,便賣去田廬,散其家資,浪跡於三山五嶽之間。長於山水、竹石,多以水墨為之,又創“折帶皴”。其畫好作疏林坡岸、淺水遙岑之景,意境蕭散簡遠,用筆似嫩實蒼,給文人水墨山水畫以新的發展,有傳世名作《水竹居圖》《梧竹秀石圖》等,論畫主張超於形似之外,重在抒發“胸中透氣”。
元代文人畫創作無論就筆法還是境界上,都成就卓著,並最終奠定了文人畫在中國畫史上的重要地位,極大影響了後代的繪畫創作,使該派畫風成為中國畫的最典範樣式。
元代壁畫在繪畫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現存的敦煌、安西榆林窟(今萬佛峽)的元壁畫,西藏日喀則德欽頗章宮的壁畫,山西永濟縣永樂宮壁畫,山西洪洞縣廣勝寺的壁畫,都是極其珍貴的文物。著名壁畫家有朱玉、李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