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畫說中國·隋唐王朝(看得見的中國曆史)

安史之亂

概況

唐朝前期,軍事方麵上承隋及北周,實行府兵之製。為了保衛唐朝中央政府所在地的長治久安,府兵的軍府多數設於關中,“舉天下兵不敵關中”,形成了居重馭輕的形勢。府兵由百姓中簡點,輪番服役,擔任宿衛及征防。有事出兵則由朝廷命將統率征行,戰爭結束則兵散於府,將歸於朝,這樣,就不會有邊將擁兵自重的情況。

節度使統領“健兒”組成的長駐邊軍,對外作戰,對內鎮撫,軍權越來越重。不僅如此,節度使還往往兼管區內的支度、營田等使,集軍、政、財等大權於一身。此外,節度使最初由胡族將領來擔任。天寶中,宰相李林甫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職權,“誌欲杜出將入相之源”,進一步造成胡族武人長期專兵的情況。天寶後期,朝廷政治日益腐敗,中央軍備日益鬆弛,外重內輕、尾大不掉的局麵也因此形成。安祿山便在這樣的形勢下起兵叛唐。

戰亂背景

唐貼金彩具裝甲馬俑

唐玄宗後期政治的腐敗,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爆發。

開元後期,玄宗陶醉於已經取得的成就和經濟的表麵繁榮,不思進取,怠於國事。他委政於口蜜腹劍的李林甫和貪權納賄的楊國忠,自己迷戀於聲色,過著安逸**樂的生活。

李林甫是曆史上有名的奸相,他任宰相十九年(734—752年),嫉賢妒能,玩弄權術,他通過勾結玄宗寵愛的武惠妃和大宦官高力士,刺探玄宗的動靜而投其所好,取得寵信。他為了防止文臣“出將入相”,威脅自己的權勢,向玄宗建議用胡人蕃族為節度使。所以,安祿山、高仙芝、哥舒翰等相繼被提拔,掌握兵權,為安史之亂埋下了隱患。

武惠妃死後,唐玄宗將其子壽王李瑁的妃子楊玉環召入宮中,封為貴妃,寵愛無比。從此,玄宗更加沉溺於酒色之中,過著奢侈糜爛的生活。宮中有七百織錦刺繡的工匠和數百雕刻熔造的工匠專為楊貴妃製作異服奇器,並為她在驪山華清池專辟溫泉浴池。天寶十一年(752年)李林甫病死,楊國忠繼任為相。他是楊貴妃的堂兄,係流氓無賴出身,依裙帶關係起家。他與李林甫一樣,最大的本事是獻媚唐玄宗。他身兼40餘職,專橫跋扈,賄賂公行。為了供唐玄宗享樂揮霍,他大肆搜刮全國錢財,把各地征調的粟帛,統統運到京師,積儲於中央的左藏庫。當唐玄宗率領百官看到堆積如山的粟帛時,以為王朝富庶無比,已經到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程度,更加視金帛如糞土,賞賜無限度。曾把全國一年的貢物全部賞給李林甫,楊氏家族得的賞賜也不計其數,僅楊貴妃的三個姐姐每年得到的脂粉錢就有上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