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優秀學生的共同愛好。要使孩子愛讀書,父母應創造一個書香濃鬱的家庭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自然會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王芳快小學畢業了。她在學校成績中上等,但口頭表達能力較強,非常惹人喜愛,親朋好友都誇她聰明。可是王芳的父母卻心存憂慮,因為王芳喜歡和電視相伴,平時從不讀書;還說讀書不如看電視,看電視也可長知識。王芳的爸爸媽媽擔心長此以往孩子清晰表達思想的能力得不到開發和培養。
王芳的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擔心是有道理的。
作家趙麗宏在其散文《永遠不要做野蠻人》中不無憂慮地寫道:“我曾經擔心,現在的孩子課外閱讀的範圍越來越窄,能用於課外閱讀的時間也越來越少,很多人已經喪失了閱讀文學名著的興趣和欲望,而與課程和考試無關的書,他們更是難有機會涉獵。這是一個令人擔憂,也多少使人感到悲哀的現象。”實際上,伴隨著電子產品(尤其是網絡)長大的孩子,他們不但閱讀時間和閱讀範圍日益減少,而且他們的閱讀興趣也隨著“讀圖時代”的來臨而減弱,許多孩子甚至養成了排斥文字的壞習慣。他們的課餘時間被影(音)像、電子遊戲和卡通占據著,文字在他們的閱讀中隻是一種點綴。
這是高科技所帶來的一種普遍現象,人們對文字的冷漠已隨處可見。據蓋洛普調查顯示:1999年隻有7%的美國人每周閱讀一本或一本以上的書。59%的被采訪者聲稱,他們讀書是偶爾發生的事情。完全沒有閱讀文字習慣的人,在過去20年中猛增了幾倍。美國生物學家佩萊格裏尼針對這一現象解釋說:“電腦加上電影、錄音帶和電視等其他非文字主流傳媒,使人們毋須閱讀便能獲取大量信息,是它們加快了人們閱讀技能的萎縮速度。”